正中要害地反驳日本。1876年2月,日本与朝鲜缔结《江华条约》第条就这样明确,而且在那之后,日本也持续地强调这点。福泽谕吉也直说:“因为清朝以宗主国身份位居朝鲜之上,所以朝鲜z.府无法断然实行改革。”清朝反驳道,直以来表示朝鲜是“自主之邦”日本,要强制进行有干涉内政之嫌改革吗?这个时间大约是6月21日。
因为发生东学党起义这样突发事件,所以中日双方根据先前缔结《中日天津会议专条》共同出兵朝鲜。在双方军队保持定距离对峙状态下,清朝与日本进行着外交上折冲。这就是甲午战争即将爆发之前状况。在这样形势下,日本关于是否要推动朝鲜z.府内部改革主张,就带上相当强烈强迫性色彩。但即便如此,日本方面最终还是决定要用武力来改变由清朝决定朝鲜是否为“自主之邦”状态。
甲午战争国际形势
最终,甲午战争爆发。这当然不是陆奥个人“努力”结果。关于这点,还应该从国际环境出发来加以确认,清z.府在开战前就已经充分认识到日本担心俄国会进行干涉。从甲午战争是帝国主义代理人战争性质来说,这场战争爆发恐怕也是不可避免。
英国在1894年7月16日从背后支持日本,这种支持相当于是对日本说:“想干话,可以干啊。”这个时候签订《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就是英国支持日本表态。其实,直到签约前夕,英国都在担心如果日本与清z.府因为朝鲜问题纠缠不清,进而开战话,俄国可能会趁机南下。但是,随着英俄之间对话展开,英国渐渐开始将无所作为清z.府态度看成是软弱,并因此转变态度,准备通过支持日本来对抗俄国南下,开始响应日本关于关税自主权和修改治外法权等要求。战争爆发前着手进行这些程序,可以看作是帝国主义国家个信号,如果这意味着日本要进行战争话,英国会采取旁观立场。
相应地,清z.府就成俄国代理人。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接近俄国行为,某种程度上也正确地反映出在这场代理人战争中,各方在开战之前就已经确立对立关系。
为什英国和俄国会在以朝鲜为舞台甲午战争中对立呢?大家可以试着以经济利益为中心来思考。这个问题答案就在甲午战争结束后签订《马关条约》之中。为期9个月战争结束后,1895年4月,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其中第条就是“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对于朝鲜形容词,是不是越来越繁复?如果以现在眼光来看,多少会觉得这个句子有些不可思议吧。想要代替清z.府来对朝鲜施加影响日本,却让清z.府许下这样承诺。
在1876年(明治九年)订立《江华条约》中,已经出现“自主之邦”这样用词;而在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中,进步变成“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这些关于朝鲜条约及通商口岸开放等,都会通过最惠国待遇来让其他列强也得到同样待遇。当然,因为有地理上靠近朝鲜有利之处,可以预见日本大概会占有朝鲜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