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与陈亮把酒言诗、抵足论政事,“元龙百尺高楼里。把新诗、殷勤问,停云情味”[67],会儿觉得最好能让古人出来和自己相见,“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68],会儿又认为或许也可以和青山聊聊,“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应如是”,简直使人眼花缭乱。们对陶渊明柴桑居所只有个大致印象,但辛弃疾词中提供素材之具体、涉事之广泛,简直足够支撑系列以带湖、瓢泉为背景风俗小说。
辛弃疾仰慕陶渊明,但对于其静穆面,始终不能学得。想,这是由性格本身决定。1913年,荣格在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提出个性两种态度类型:内倾和外倾。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1942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里格斯和迈尔斯母女又在此基础上增加判断和理解两种功能,由此组成个性四维八极特征,这就是沿用至今MBTI性格类型指标。
其中尤为重要是内倾性与外倾性两种态度。内倾意思是力比多朝向内在环境,在独处、沉思与内省中获得能量,而在与外在世界交往中耗费能量。外倾则是力比多朝向外在环境,在与外在世界交往中获得能量,而在内省中消耗能量。比如自己就是可以看书写字听音乐七八个小时不会疲倦,但和超过两个人聊天两个小时就会筋疲力尽内倾类型,另些人则是把聊天当作休息来恢复精神外倾类型。
毫无疑问,陶渊明具有内倾特征,辛弃疾则是典型外倾者。在“感觉-直觉”维度上,辛弃疾高度倾向于感觉功能。感觉指对于事物细节客观认知,直觉指对于事物整体性把握。传说辛弃疾十几岁时就能借进京赶考机会观察山川形貌画成地图,后来更制成金国战略图。至于修建军营、庄园,皆可见其营造天赋,这是典型感觉功能优势。而钟嵘对陶渊明“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这评语几乎就是对直觉功能描述;在“思维-情感”这个维度上,认为辛弃疾兼备二者,而陶渊明思维功能强于情感功能;在“判断-理解”这个维度上,判断关系着行动和决策,理解关系着领悟和适应,显然辛弃疾和陶渊明分属判断与理解两端。用MBTI理论做个粗略分类,陶渊明属于INTP(内倾直觉思维理解型),而辛弃疾介于ESTJ(外倾感觉思维判断型)和ESFJ(外倾感觉情感判断型)之间。前者产生思想者,后者产生实干家。读辛弃疾隐居带湖后作品,总觉得他其实没有办法纯然在内在世界中重新经历陶渊明走过那些心理历程,而必须在外在世界里将其制造出来,才能对其有清晰感知并加以处理。所以,他有时是将军,有时是法官,有时是财务总管,有时是建筑师。
回到“思亲友”这个主题。在陶渊明《停云》中,亲友阻隔,东窗独坐,但樽新酒在手,却如挚友相对,情感源源流出、往来无阻。在辛弃疾“停云”诸作中,虽然啼猿惊鹤喧哗片,山翁林叟尽来相语,但依旧不免高呼“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69]陶渊明写孤独而有充实之趣,辛弃疾写热闹却有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