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绿密叶中映着橘橙金黄,
骀荡微风,起自蔚蓝天上,
还有那长春幽静,和月桂轩昂——
……
他认为《迷娘曲》与《橘颂》有着类似情感:“而在黑暗中渴慕光明,愁苦中憧憬快乐,更是心灵上迫切需要。最能欣赏地中海底风光,不是那据有地中海法兰西人和意大利人,而是那些生活和思想都长期浸在幽暗或朦胧里日耳曼人……屈原在《橘颂》里所向往也决不单是外界底光明,而并且是,而尤其是心灵底宁静。”[106]们这些在二十世纪末度过青少年时代人,通过《教父》《西西里美丽传说》等电影,对地中海沿岸柠檬树产生浪漫联想远远超过对《橘颂》兴趣,却也因此能够通过梁宗岱这比照,理解《橘颂》中对于理想家园光明、欣悦无限思恋。
相比之下,张九龄落寞与焦虑要少得多。叶嘉莹先生在比较陈子昂和张九龄这两首《感遇》诗时,很认可后者不假外求境界。这种境界在《感遇》第七首中也有表达。
感遇·其七[104]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之后不久,在个下雪冬日,忽然发现后院就长着棵橘树。比起桃柳,它叶子覆有蜡质,经冬不凋;比起松柏,它叶片宽阔油亮,如同翠玉。更奇特是,橘子在秋天成熟,如果不采摘,可以挂在树上,保留橘黄色泽,经过冬雪春雷,直到第二年新叶萌发。只是最后它会变得非常轻,内瓤如同败絮,外表却依然如屈原所说“青黄杂糅,文章烂兮”[107]。
冬天败落西园里,站在橘树下,忽然就想到“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觉得这朴素言语就是眼前景物写实。冬雪中似乎未受严寒折损橘树带有种坦然自信态度。这种态度影响到人,会使人生不可自持、生命即将枯萎惶恐逐渐减轻。虽然他下文还在絮絮叨叨地抱怨“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但“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凿凿之言,却已然将些确信放入读者心中。虽然们不知那嘉木成荫日子何时到来,但只要意念中那棵灿烂橘树存在于天地之间,人生就不会被全然侵噬。
叶嘉莹先生说张九龄这类诗歌中有种“不假外求”高贵品质,但觉得就是“不假外求”本身也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初中时当语文课代表,老师让每天把《唐诗三百首》抄首在黑板上给同学背。这是第二首,但同学们并不感兴趣,原因有二: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见过常吃橘子长在何种树上;二是未曾领略过屈原赋予橘树激情,于是觉得所有象征云云不过是无聊知识点背诵。
很多年后,读到《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105]虽从理性上知晓张九龄咏丹橘来源,仍觉得隔层。又过几年,读到梁宗岱《屈原》,他用歌德《迷娘曲》来讲解《橘颂》。他是这样翻译:
你可知道,那柠檬花开地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