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入下阕,这首词真正要写对象出场,那就是“木兰双桨梦中云,水横陈”。用词写情事方法有很多种,有词人直接写主角相貌,比如欧阳炯《南乡子》写“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202];有词人写事件,比如苏轼《江城子》写“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203]。姜夔特别喜欢抽空事件与人物,描绘极富感发力情境,比如《踏莎行》写“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204],《鹧鸪天》写“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205],《暗香》写“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206],《疏影》写“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207]。那些千山、鸟啼、江国、小窗,既带有足够孤寂情绪基调,又因为抽空事件,从而使读者可以将自己对于情深往事体验和想象投注于上,所以产生种既设色清冷又情感丰沛美学特征。在这首词中,姜夔也样不直接写人或事,他只是说,有在西湖中泛舟美好记忆。到底和谁起泛舟,泛舟时情绪如何?全靠侧面暗示。
泛舟不定就是个很浪漫事。李清照写“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208],是小女孩嬉闹。英国人杰罗姆《三怪客泛舟记》全程都在互相黑,不但黑人,连只小狗都不放过。但是姜夔泛舟,定是浪漫而幸福。讲《高阳台》时说过,在中国诗歌中,外物精美可以暗示品质和情感之美。关于以木兰做舟身或做桨,南朝梁任昉在《述异记》中有记载:“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209]木兰是大树,江南很多,既然可以建造宫殿,那可以想见,鲁班所造木兰舟也是大船。但诗歌中讲到“木兰舟”多指江南女性采莲时用小船,比如南朝刘孝威《采莲曲》中说“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210],朱熹《采菱舟》中说“湖平秋水碧,桂棹木兰舟”[211]。另外,屈原在《离骚》中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212],使人联想到木兰香气。所以,“木兰舟”其实带有精美、纤巧、馨香联想。再加上“双桨”,舟质地精美与桨成双成对,而且是“水横陈”,静静地停留在湖中央,也许随湖波有稍许起伏,带给人宁静、美满和珍爱感受。读者不免会联想,舟桨既已如此精美,舟上人也应该曾如此美满成双过吧?
可是,“木兰双桨”马上就变成“梦中云”。古诗里有些写法,就像弗洛伊德说自由联想样。它不讲逻辑,不做任何解释,也没有“变成”这样衔接词。只是把“木兰双桨”和“梦中云”两个名词并列。但当们阅读时,二者联系和变化视觉呈现,就好像西湖中木兰双桨图像停留会儿,然后消散,变成云雾迷茫另张图像。这样视觉切换让们觉得以前记忆只是灵光闪,虽然闪现时候如此清晰,可是它很快逝去。就像上阕第句,种具体感慨消失,留下粼粼波光,下阕第句,次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