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英、乌密风、周绍淼、潘絜兹、李浴等批年轻艺术家陆续来到敦煌,他们当中很多人是常先生学生。常先生还从重庆招聘批学者,如史岩、苏莹辉等。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这些人大多又离开。1946年后,常先生又招募范文藻、段文杰、凌春德、霍熙亮、孙儒僩、欧阳琳、史苇湘等人先后来到莫高窟,他们成为第代莫高窟人。这代人在风沙肆虐、荒凉寂寞大西北戈壁沙漠中,面对破败不堪石窟,以及土屋土桌、无电、无自来水、无交通工具、经费拮据、物资匮乏、信息闭塞、孩子不能上学等种种困难,毫不畏惧,以对敦煌文化艺术无限热爱和倾情保护之心,扎根大漠,含辛茹苦,筚路蓝缕,初创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和弘扬基业。
常书鸿先生克服人员和资金短缺困难,在极其艰苦工作条件下,白手起家,边抓保护,边抓艺术。他带领大家清除数百年来堆积在三百多个洞窟内积沙,拆除洞窟中俄国人搭建全部土炕土灶,对石窟做力所能及初步整修,还募款为部分重点洞窟装窟门,修建长1007米土围墙,有效地阻挡人为破坏和偷盗,莫高窟得到初步保护。
与此同时,在缺乏资料和起码研究条件情况下,常所长带领大家开始临摹工作,短短几年就产生第批数百件壁画临摹品。敦煌壁画摹本曾在南京、上海、重庆等地举办敦煌艺术展览中展出。他们还对莫高窟各窟做更合理重新编号;对洞窟内容和供养人题记进行全面调查记录;撰写洞窟说明;设置陈列室,展示文物;制定进窟工作和参观管理办法。当时在极其艰苦条件下开展这些工作,是难能可贵,这为开辟敦煌石窟研究新领域迈出可喜第步。
1950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常书鸿先生继任所长。他以更大力度针对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病害、崖体风化和坍塌、风沙侵蚀等严重威胁文物安全问题,对洞窟中病害严重壁画和彩塑开展初步抢救性保护和修复;对裂隙纵横莫高窟南区危崖和洞窟实施全面大规模危崖加固工程,经过加固莫高窟能承受7级强度地震,使濒临坍塌洞窟脱离险境,得到妥善保护;为防止风沙对壁画和塑像侵蚀,还着手在崖顶做防治沙害试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敦煌彩塑和壁画临摹黄金时期。段文杰、史苇湘、李其琼、霍熙亮、李承仙、欧阳琳、关友惠、刘玉权等前辈画家专心绘事,辛勤工作,临摹大批敦煌石窟中经典代表性壁画。雕塑专家孙纪元、何鄂也临摹些经典敦煌雕塑作品。敦煌研究院现藏敦煌艺术临摹品大多产生于这时期。当时临摹壁画和彩塑,还举办国内外展览。敦煌临本展览,不仅弘扬敦煌艺术,而且引起些专家、学者对敦煌兴趣,他们从中收集资料,开始对敦煌石窟艺术和图像关注和研究。
1963年来到敦煌时候,常先生已经开始重视敦煌石窟人文学科研究。常先生学识渊博。20世纪30年代留学法国期间,他在研究西方绘画艺术同时,就开始反思中国民族传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