窟开凿于唐代,洞窟形制、题材内容与艺术风格和敦煌莫高窟相近,它们同属敦煌石窟范畴。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南70公里处。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东西峭壁上,因河流两岸榆树成林而得名。现存有完整壁画洞窟43个,其中东崖32窟,西崖11窟。彩塑272身多已残毁,其中第6窟高约25米石胎泥塑弥勒佛倚坐像,全身金箔敷就,灿然如新,金碧辉煌,显得极其庄严雄伟。壁画5650余平方米保存尚好。
榆林窟壁画多为唐代至元代800年间作品。从唐到元,历代都有佳作,以中唐第25窟为代表,不仅是敦煌石窟群,也是中国石窟寺唐后期壁画杰作,是世所罕见珍品。现在,此窟除窟顶坍毁,前室和甬道为五代重修重画之外,主室四壁均保存中唐时期原貌。
第25窟有进深较长前甬道。此窟为前后室,前室横长方形,其后壁南北相对画南方毗琉璃天王和北方毗沙门天王,守卫着佛国世界。主室平面方形,覆斗顶,设方形佛坛。此窟弥勒经变中有古藏文题记及吐蕃男子与汉族女子婚礼图,可知此窟建于中唐吐蕃政权统治瓜州而尚未占领沙州之间,即大历十年(776)至建中二年(781)间。此窟东壁(后壁)是密教《八大菩萨曼荼罗》,南壁是《观无量寿经变》,西壁(前壁)门两侧是《文殊变》《普贤变》,北壁为《弥勒经变》,在经变两侧还有观音、大势至、地藏等单身菩萨像。
第25窟《弥勒经变》和《观无量寿经变》是敦煌石窟经变中最精美作品之。
北壁《弥勒经变》根据《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绘画,是幅构思精密大幅画。画面中部结跏趺坐弥勒正在说法,宝盖高悬。弥勒为天龙八部和圣众围绕,众多人物姿态、性格和神情迥然不同,佛庄严肃穆,菩萨恬静美丽,天王、力士勇武有力,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画家非凡技艺。前有儴佉王献镇国七宝台给弥勒,弥勒接受七宝台之后又转施给婆罗门,婆罗门得此宝台立即拆毁,弥勒见此七宝妙台顷刻化为乌有,深悟人生无常,于是坐龙华树下修道,当天就得成佛。儴佉王与八万四千大臣亦出家学道。儴佉王宝女与八万四千彩女也起出家。于是无量千万亿人皆于弥勒佛法中出家。画面正中下部表现正是这个情节,国王率领大臣剃度为僧,公主嫔妃削发为尼。经变两侧表现弥勒下生世界—翅头末城种种美景。此城风调雨顺,种七收,用功甚少,所收甚多,树上生衣,随意取用。人们视金钱如粪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若有人需大小便溺,地即裂开,便后即合。还有青庐婚礼,女子五百岁出嫁,人寿八万四千岁,人至将死,自诣墓园等。这些画面充分反映现实生活场景。经变上部,描写弥勒世界妙花园,空旷辽阔自然境界,画有山川花木、蓝天云霞,给人们带来精神寄托和安慰。
画面构图依据内容需要,按对称、均衡、稳定、统、和谐等审美规律进行布局。线描继承纯正吴家样—兰叶描,线形态、组合简单合理,线运笔在起承转合、抑扬顿挫、轻重徐急中,表现力、情结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