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主题石窟中,吸收中国当时最为流行古代神仙传说信仰中神仙形象,如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风神、雷神、雨神、礔电等。第四类是经变画,简单说就是把部佛经主题思想、主要内容用整铺画像表现出来。隋唐时期吸收印度佛教画法,中原地区许多著名画家以丰富想象力,将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人物画、建筑画、山水画、花鸟画和社会生活场景巧妙地结合在起,创造不同佛经所描绘理想中不同宏伟壮丽、气象万千佛国世界。比如《无量寿经变》描绘阿弥陀佛所在西方极乐净土世界满是亭台楼阁、伎乐歌舞,还有琉璃玛瑙等珍宝,只有快乐,没有痛苦。第五类是佛教史迹画,描绘佛教史上历史故事、传说故事,以及些佛教圣地、圣迹故事等。如佛教徒将汉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真实历史,篡改为汉武帝派张骞到大夏问佛。这纯粹是杜撰,目是提升佛教地位,扩大它影响。第六类是供养人画像,是描绘为祈福禳灾而出资开窟功德主及其眷属礼佛供养画像。举个例子,五代和北宋时期,有个人叫曹议金,他是统治瓜沙二州节度使。
他不仅让人把自己画得有两米多高,还把他妻子、儿子、亲戚甚至衙门里面属吏、小*员等百多人全部画进去,这个洞窟成他光耀门庭家庙。最后类是装饰图案画,用于装饰洞窟建筑、佛龛、彩塑。它图案纹样繁缛多样,吸收不少外来纹样元素;既可分隔不同题材壁画,又像条精美纽带,将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连接成风格和谐有机整体。
敦煌壁画在表现佛教内容同时,还表现各时代丰富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民俗风情场景,有农业(如耕种、收获等)、手工业(如打铁、酿酒等)、商业(如商旅来往、商店买卖等)、军事(如战争等)、艺术(如音乐、舞蹈、建筑等)、学校、寺庙、百戏体育(如杂技等)、婚丧嫁娶等,堪称古代社会百科全书、墙壁上博物馆。
世界很多地区都有壁画,中国许多地方,如不少寺庙和墓葬,也都有壁画。可是要说拥有持续绘制上千年壁画艺术,只有敦煌莫高窟。中国传世绘画保存下来大多为五代及宋以后作品,唐代和唐以前作品十分罕见。而在敦煌西魏时期壁画中宽袍大袖、面容瘦削、神态潇洒人物形象,则再现东晋南朝顾恺之、陆探微“顾得其神”“陆得其骨”秀骨清像风格。唐代前期壁画中,公元642年《帝王图》,可以让们领略阎立本《帝王图》风韵。壁画中大量衣袂飘举、笔法豪放人物画,是唐代“画圣”吴道子派“吴带当风”特色。盛唐《都督夫人太原王氏及眷属礼佛图》(简称《都督夫人礼佛图》),可以看出唐代开元时期仕女画家张萱画风。两晋到唐代佛教盛行,也是人才辈出时期,特别是唐代著名画家大多在长安、洛阳寺院中绘制壁画,他们最佳作品也都留在那里。这些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都有记载。可是,长安、洛阳等地隋唐寺院及其名家绘制壁画早已灰飞烟灭,而唯有敦煌保存大量北朝到隋唐时期壁画,成们认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