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方式展示敦煌文化独特魅力,让人民群众更充分地享受敦煌历史文化所蕴含价值,可以说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成功范例。
现在还会经常去数展中心走走,为是听听游客真实声音。就怕要是有什闪失,国家花那多钱,砸锅怎办?切都是为游客,如果游客不接受怎办?如果数展中心发挥不作用怎办?那样话,这笔钱就真是打水漂。观察打消这些疑虑。
遗产保护,牵涉许多问题,定要未雨绸缪,否则迟早要出事。数展中心从立项到建设,再到最后投入运行,经历困难太多,波折太多。如果会写小说,真可以写出本小说。这个工程做完之后,想对怎搞个建筑公司都清二楚。
但是,在这背后有个大家看不见因素,那就是—研究,切决策都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研究基础之上。
不能“武大郎开店”
人才是切工作核心。常言道:“好样人才能办好样事。”管理成败关键在人。人进步,特别是理念更新尤为重要。敦煌文物事业之所以能取得些成绩,最重要就是在前辈倡导下,培养支高水平专业人员队伍。
这些年,在与国外合作进行保护研究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固然重要,但先进保护理念和先进管理更重要,好技术还要有好管理,而最重要是人,因为再好技术和再好管理,总要有人来掌握。敦煌石窟保护、研究涉及多种专业、多种学科,要做好敦煌石窟保护和敦煌学研究,取得优秀成果,人才是关键。因此,们必须培养自己人才。
做事要靠天时、地利、人和,可们在这山沟里头,虽然石窟很好,可其他条件太差。过去,很少有人愿意到们这里,们只好自己来培养。多年来,院采取系列吸引、培养、使用人才措施和制度,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确立人才队伍建设原则和目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们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专业人才。研究院鼓励青年人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不断深造。培养不同层次人才,是莫高窟持久发展根本保障。借助国际国内交往多有利条件,们选送中青年专业人员前往日本、加拿大、印度、美国、英国等国大学、科研机构(如盖蒂保护研究所)研修深造,只要有条件,就把自己研究人员送出国去学习。们还选送青年骨干到国内大专院校进行学历教育和培训。
王旭东原来是学工程地质专业,在张掖地区水利处下属个水利勘察设计队工作。因为90年代敦煌研究院准备和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开展莫高窟保护国际合作项目,急需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人员,王旭东被推荐到敦煌工作。赵声良是大学毕业来敦煌,后来们把他送到日本去,他在那里读硕士,硕士读完他要念博士,们也都同意并支持他。很多机构都向他伸出橄榄枝,们不断地向他招手,就怕别人挖去。当时研究院也有传言说:“赵声良不回来。”赵声良回来后表示,自己还想继续做博士后,就对他说:“如果你想继续做博士后,们肯定也支持你。”但心里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