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利夫莱特第二天,海明威又次踏雪去上城区,这次是去查尔斯·斯克里布纳父子出版公司办公室,位于纽约第五大道和48街交叉口。这家出版社正如整个纽约样,被所有关于菲茨杰拉德东西占据,后者第三本短篇小说集《那些忧伤年轻人》(AlltheSadYo
层和来访国际名人青睐。如果运气好,顾客可以看到《名利场》杂志创办者弗兰克·克劳宁希尔德在餐厅吃饭,不远处桌坐着时尚编辑卡梅尔·斯诺(CarmelSnow)。光顾这里还有支持女性解放红发诗人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莱(EdnaSt.VincentMillay)、剧作家尤金·奥尼尔(EugeneO'Neill),以及形形色色欧洲王室成员和政客。这里确实应该是有志青年小说家初次登上社会舞台地方。
海明威要办第件事,是和博尼-利夫莱特刀两断。他不顾积雪,从布雷武特旅馆出发,穿越40个街区,径直赶往利夫莱特办公那座褐色砂石楼。海明威对《春潮》处境感觉不妙,因此,人们都觉得他和贺拉斯·利夫莱特会来场血腥拳击,用决斗方式解决问题——或者至少是次激烈对峙。但是他们最终会面却格外文明。几位出版社编辑——可能正是那些贬低过《春潮》人——友善地迎接海明威。[18]
贺拉斯·利夫莱特本人坚定而友善地重申他拒绝《春潮》理由。他告诉海明威,等《太阳照常升起》写成,他仍然希望该书能由他来出版。
这显然是想多。海明威也坚定地回答,利夫莱特对于自己其他作品没有合法索求权利。在利夫莱特那些促成此次会面信件中,他语气就好像要真刀真枪留住海明威似;但是旦他真和海明威面对面坐下,声势似乎就退去。利夫莱特退让,海明威正式获得自由,分开之前两个人甚至还喝两杯酒。
“现在们互称彼此为‘贺拉斯’和‘欧内斯特’。()对他说是如何遗憾,云云。”事后海明威在给路易斯·布罗姆菲尔德信中写道,并没有丝毫遗憾之情。[19]
不过,贺拉斯·利夫莱特很快就会感到非常非常后悔。在1926年那寒冷天中为舍伍德·安德森而放弃海明威,这对出版社来说确实是看似安全选择,甚至是明智选择。这步错棋严重后果,在10年之后才显现出来。到20世纪30年代初,海明威成个文学偶像人物,而安德森星光已经近乎隐匿于无形。
利夫莱特自己星光注定沦落得更深。到1930年,积年无序管理和失败投资之后,他被迫离开自己出版社(虽然出版社保留他名字)。之后,他退化成个破落名人。
“最后他成个装模作样人,你能在阿尔冈琴会找到他,看他坐在桌前掸烟嘴,先前信心满满利夫莱特,只剩下个淡影。”同为出版商贝内特·瑟夫[20]回忆说。
三年后,利夫莱特死于肺炎和过度饮酒并发症,享年46岁。只有几位他从前作者参加葬礼。海明威没有去。
“这是个传奇生涯最凄凉落幕。”瑟夫说。[21]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