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尔特写道,“所以们收拾自己颠覆思想和内裤睡衣,放入行囊,启程去探索那些‘不美国’国家,比如法国、德国和英国。”[40]
唐纳德·奥格登·斯图尔特,这位“20年代、30年代和40年代最伟大智者,在电影、喜剧、图书领域和上层社会中制造欢笑人”[41],就这样淡出公众视野。人们品位渐渐改变,远离自己职业群体他却无从见证。到70年代,斯图尔特意识到自己招牌式幽默已经不属于这代人,不再像往昔那样值得制作方掷千金。“过去不用犯愁,”他在1971年次访谈中说,“还记得在好莱坞时秘书,她签合同里规定,在听到笑话之后必须笑。”[42]
据斯图尔特孙女达尼特·斯蒂芬斯(DaneetSteffens)说,斯图尔特并没有因为自己流亡,离开舞台中心而苦恼。“他并不只是坐在那里长吁短叹。”她说。但是斯图尔特儿子小唐纳德·奥格登·斯图尔特(DonaldOgdenStewartJr.)说,父亲在暮年时被种失败情绪所扰。斯图尔特和妻子有丰富多彩休闲娱乐活动。周日大型野餐,从凯瑟琳·赫本等好莱坞传奇人物到当地家庭医生都会参加。“他们和朋友们起终老。”斯蒂芬斯说。[43]
即使斯图尔特在后半生结交众多好莱坞创作精英,他在1975年撰写回忆录《神来之笔!》中依然对海明威念念不忘。那时,两个男人已淡出对方生活多年,而海明威也在十几年前去世。即便这个时候,斯图尔特依然不认同《太阳照常升起》达到众人所谓那种艺术高度。“他会说:‘它写事情完全是事实上发生过……它和张照片没什区别’,”斯图尔特儿子说,“他不像阿奇博尔德·迈克利什,他觉得海明威没有那种天赋。他认为(约瑟夫·)康拉德有,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有,但海明威没有。”[44]
直到去世,斯图尔特对海明威怨气也直没有消退——不仅由于海明威写诗中伤斯图尔特好友多萝西·帕克,还因为他感觉《太阳照常升起》出版后几十年里海明威仍然在拿他当文学素材。他首次读到海明威写于1937年小说《有钱人与没钱人》(ToHaveandHaveNot),被其中个人物震惊:约翰·霍利斯(JohnHollis),好莱坞高薪名导,深刻同情着**党人。他确信海明威是以他为原型塑造霍利斯。更糟是,斯图尔特发现自己妻子比阿特丽斯似乎被写成多萝西·霍利斯(DorothyHollis),个*荡女人,背着丈夫和个有钱男人出轨。
约翰·霍利斯这人物在书中戏份不多,却是“对他可怕冒犯”,斯图尔特儿子说。[45]这种挖苦也许源于积年怨愤:斯图尔特感觉自己因为进军好莱坞而受到海明威惩罚——这大概也是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遭受海明威反感原因。
“有些东西你是不能出卖,”小唐纳德·斯图尔特说,“比如好莱坞、你妻子、酒和人生。”
“不过,”他补充说,“如果你是海明威朋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