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楚王并未答应,而是问道:“会盟之事,非是楚人自己说准。若楚退兵,墨者可能保证三晋不攻楚?”
适摇头道:“不能。因为还未说服,所以墨者不说还未做成之事。”
楚王笑道:“既是这样,寡人是相信你话,但却不能答应退兵入盟之事。不攻晋,晋必攻,除非晋与成,方可成盟。”
楚王认为适说这多,还是希望他能退兵,所以直截当地拒绝,即便心有不甘,却明白这时候诚信极为重要,若是自己答应却又出尔反尔,将来必有祸乱。
如果真可以成盟,对
考虑到楚人反应,适叹息道:“此次围城,终究还是要靠三晋出兵。商丘得失,与宋无关,却与晋楚之战有关。”
“们也会派人前往三晋,说服国君,若他们答应。”
他说到这时候,露出悲天悯人表情,叹息道:“若能达成,则各国少灾祸,也算是利天下之人。”
“届时,墨者将先于郑、卫、宋、鲁等君会盟,均严守中立,晋楚若有征伐,则墨者帮助守城。晋人攻,则守城待楚;楚人攻,则守城待晋。”
“以此,再来说服三晋与楚。若三晋与楚弭兵,则秦、齐、燕均可入盟,各国相互提防。”
墨家是有些理想化情结,这是楚王知道。
要说适给出这些东西,楚王不动心那是不可能。
楚使从沛县回来后,将沛县所见所闻告知,对于墨者在沛县搞政治变革楚王未必赞同,但那些生产力进步带来震撼却是实实在在。
适直在偷换概念:君主可以作为国代表,那国家强大富庶便是君主强大富庶与荣耀……但这个君主,只能是个虚化君主,只是个符号并且当成为这个符号时候就不再是人。
在这种偷换概念之下,楚王对于铁器、牛耕、纺织、新种……种种这切,极为心热。
“若能消弭兵祸,那是最好,数年之内不再征战,休养生息,让财富、人口都翻倍,这对于国君而言也是比战争更好获利方式。”
“凡入盟,墨者将会在各国开采铁矿、冶炼铁器、传授稼穑、组织纺织……凡不入盟者,墨者绝不会将冶铁纺织稼穑之术传递至邦国。”
他说完,冲楚王行礼又道:“难道墨者信誉和这些铁器,以及贵使在沛地见闻,还不能证明墨者让天下无争而财富人口翻倍说法是可以做到吗?”
楚王深信不疑,楚国有大铜矿,冶铜技术也好,但是用青铜做农具实在是太过奢侈。
这些铁器适说价极贱于铜,想来也没有说谎,而且这些铁器怎看都比那些简单工具要强。
正因为墨家经常流露出理想化情结,楚王心道:“若不答应,在墨者看来,必是不义之君。若三晋假意答应,只怕墨家又会全力资助三晋。”
“若是答应,日后国力翻倍,再行征伐事,也未必不可。只是这次商丘围城,需要完成,这倒是个问题。”
若不能完成这次围城,楚王威望就不足够开展变革,加强君权。
适说那些玄妙之物,隐藏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让楚王极为心动之余,适也在考虑楚王可能会拒绝。
他本来也没有准备促成纸条约,本身这也是不可能,除非双方都打筋疲力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