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来,卫灵公觉得没招待好客人,面子上有点过不去,孔子也欠卫灵公个人情,为显示他和卫灵公没有芥蒂,就带着弟子们返回卫都。
这次事件,对孔子影响很大。到底有多大?大概和他年轻时候去参加季孙家宴会,被阳虎赶出来那次差不多。
在晚辈人、学生眼里,阳虎和孔子是死对头,俩人从小时候就结仇,大,政治路线不同,更不共戴天。孔子能在鲁国当官,靠是这个形象,而且他为当官,也有意利用阳虎问题向三桓施压。
但回过头来想,阳虎在鲁国掌权那些年里,对孔子直不错。甚至阳虎从曲阜逃走时候,把鲁国宗庙里国宝带走:副宝玉,张大弓,都是当年周王室赐给周公宝物。孔子刚当上大司寇,阳虎就派人把这两件宝物送回来,让孔子很长面子。这件事也正式写进鲁国官方史书《春秋》。
前文提过,孔子和阳虎长得太像,很可能有血缘上联系。成年后阳虎或许是知道,但孔子迟迟没回过味儿来。因为他是家庭伦理上道学先生,很不愿想到那些歪门邪道方面,另外他对出身问题很敏感,这也是忌讳。
躲风头,等卫灵公家这些乱事消停再说。他想去卫国南边陈国。2
被当成阳虎
卫国到陈国不远。但孔子车队出卫国都城,往南才走上几十里路,就遇到麻烦。
这里是郑国东北部匡城(今河南省长垣县)。九年前,阳虎在鲁国掌权,为替晋国教训郑国,曾经带兵占领这里,大搞破坏。当地人对他恨之入骨。
现在孔子经过匡城外,弟子颜刻赶车,他用马鞭指着匡城城墙,跟孔子说:“看城墙上那个缺口。当年阳虎攻城,就是从那个缺口进去。”3颜刻大概早年当兵,跟阳虎到过这里。
孔子不关心自己长什模样,如他自己所说,“形状,末也”。忽然下子有这多人,异口同声咬定他就是阳虎,怎解释也没用!
到这次“子畏于匡”,孔子才开始正视、思考他和阳虎关系。他最讲孝悌,但没实践机会,老颜家那个哥哥实在扶不起来。但快60岁才明白过来,居然还有这位长得如此相像“疑似”兄长……
孔子没法找人核实这桩亲缘。他们年纪大,知情上代人早都过世,而且孔子绝对不愿跟人谈这种话题。他只能自己慢慢揣摩、消化这个疑问。
孔子和阳虎,更
城墙上有人看见,敲响警钟。孔子和阳虎个模样,他们以为阳虎回来。
在鲁国时候都是熟人,还不容易错认。现在不行,说什外地人都不信:早听说你阳虎在鲁国吃不开跑出来,你可也有今天!当下把孔子行都抓起来。
局势凶险,孔子却不急着辩白,他到生死关头就不紧张,听天由命。弟子们看跟当地人没法说理,忙请人往卫国传话,请求救援。
卫灵公派人赶来,跟匡城人核实:这是在鲁国当过大司寇那位孔子,大学问家,阳虎老对头,现在在们卫国做客,没事出来走走。请大家不要拿亲人当仇敌,干亲者痛、仇者快事情!
匡城人发现弄错,就放孔子行。孔子这次被扣押五天。史书把孔子这次遭遇叫“子畏于匡”,畏就是受威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