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见《礼记·檀弓上》。
19《诗经·郑风·出其东门》。
20《史记·孔子世家》:“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21《论语·卫灵公》:“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佞人殆。’”
22见《战国策·魏策》“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章。
8见《孟子·万章上》。
9见《淮南子·泰族训》《吕氏春秋·慎大览》《盐铁论·论儒》。
10《孟子·万章上》:“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按:这个“要”,就是在半路上拦截,而不是在商丘城里动手。
11《左传·哀公十二年》:“宋郑之间有隙地焉。”
12河北省博物馆:《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文物出版社,1977年。
尽量要娶个老婆,生孩子。
古代男同性恋,般还要分男性、女性角色,比如《红楼梦》里秦钟、蒋玉菡就是女性角色,薛蟠、贾宝玉是男性角色,其实是双性恋。这种男女角色,经常又和社会地位有关,般男角都是社会地位高,像卫灵公、楚王,他们男宠都是臣下。美国学者苏成捷专门研究中国古代性与法律问题,就注意到这个现象。但在魏晋时期,这个规律似乎也不太有效,有些高级士族,比如何晏,似乎喜欢充当女性角色。
中国古代男同性恋关系,还有个和现代社会不太样。就是现代社会里,男同性恋往往会形成个自己社交网络,有特定接头地点、行为方式,形成个“亚文化圈”。但古代没有,因为那时是熟人社会,同性恋都是在君臣、同僚或者乡里熟人社交圈内个别行为。前面说过,传统时代盲人,往往有自己亚文化组织体系,但现代社会已经没有。这和同性恋发展趋势正好相反。
1这组诗在《诗经》最后卷,有五篇,分别是:《那》《烈祖》《玄鸟》《长发》《殷武》。
2《论语·八佾》:“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3见《墨子·尚贤》。
24见《荀子·乐论》《荀子·非相》。
25《宋书·五行五》:“男宠大兴,甚于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皆相仿效,或有至夫妇离绝,怨旷妒忌者。”
13《诗经·小雅·大东》。
14《诗经·小雅·四牡》。
15《诗经·小雅·小弁》。
16《诗经·豳风·东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17《诗经·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3《论语·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老彭。’”
4《史记·孔子世家》《论语·述而》。
5《礼记·礼运》。
6《论语·八佾》。
7见《韩非子·说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