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和众弟子们有个担心,就是孔子贵族等级问题。孔子是士,这没问题,他有正宗血统,社会上也都承认,但他是不是比士再高等大夫,就有问题。因为按照周人贵族制度,大夫身份有严格标准,就是下面有没有“臣”。丧礼也和这有关,有家臣参加、提供服务丧礼,才是合格大夫丧礼。这是孔子短板。
“臣”不是简单奴仆、佣人。按照西周和春秋传统,大夫要从国君那里获得块封邑,有世代传承土地和农奴;同时,他还要有下级贵族“士”做他家臣,为他提供服务,平时是管理家务、财产,打仗时追随他出征。作为交换条件,家臣要从大夫那里获得小块封邑,也是世代传承土地和农奴,家臣享受封邑上物产和农奴劳役。这种封君和封臣关系,是贵族“封建”社会最基本政治特征。封主不能轻易剥夺家臣产业,中止封建关系,家臣也很难频繁更换主人,往往两家庭之间封主——家臣关系可以保持很多代。
有些大夫临时雇用士人工作,只给粮食薪俸,不给土地,严格来说这不能叫臣。孔子年
年才能自己活动,三年丧,就是为纪念这个。宰予他对父母哪里有三年之爱?16
《论语》是孔子去世后弟子们编辑,可能也是宰予亲齐政治立场导致他师兄弟们只保留他负面信息。
但孔子迫切希望鲁哀公讨伐陈成子,是不是也有为宰予报仇考虑?《史记》记载过孔子对宰予个评论:“宰予当初能言善辩,以为他这种人浮华不可靠,后来证明错。”17这很可能是孔子得知宰予死讯后说,因为宰予虽然在敌国服务,但他反对权臣,忠君而死,这是孔子最看重德行。
另外,同样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里,还有个更矛盾说法:宰予确实在齐国当官,但投靠不是齐简公,而是陈成子党。他帮助陈成子干坏事、弑君,结果在内斗中送命,连孔子都为此感到羞耻。但这个说法没有任何佐证。大概孔门弟子里面有实在讨厌宰予,私下里有这种说法,但自己也知道荒唐,没好意思写在书里。这说法传到汉代,司马迁没加以甄别,就写进《史记》。
在齐简公和宰予被杀第二年,鲁国主动和陈成子控制齐国实现和解。代表鲁国出使*员是子服景伯,副使是子贡,他们是反对齐简公和宰予,所以等到陈成子掌权之后,迅速促成齐鲁恢复关系。
齐鲁和解这次大变化完全不符合孔子观念,但在位者已经完全不在乎他,包括这些忠心耿耿追随他半辈子学生。在政治上,孔子已经成个过时而不识时务老朽,难以适应新时代,弟子们也在暗中考虑他身后事。
丧事预演
年过七十后,孔子身体状况逐渐变差,有走到生命尽头迹象。
次,他病得非常厉害,家人、弟子都以为老人就要离世。子路也从卫国赶来,带领众弟子为老师准备后事。孔子弟子里子路年龄大,追随他时间长,现在在卫国也颇有实权,是孔门弟子里名副其实老大哥。
孔子和他创立儒家最重视丧礼,他们老本行就是给人办丧事,现在给孔子准备丧事,弟子们肯定要拿出全部知识和能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