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解西周、春秋历史和文化,在这个基础上,们才能真正解孔子生平、思想。本书也是在这个方向上做点尝试。
除春秋,中国古代还有个贵族世袭、寡头政治比较突出时期,就是魏晋南北朝,当时靠“九品中正制”把家族门第固定下来,构成种世袭政治身份,所谓士族或者门阀。但魏晋南北朝历史比较长,割据小政权很多,身份世袭政治表现程度并不样,君主集权制也时而复兴;般来说,东晋时期政治身份世袭色彩很重,政治寡头家族甚至能架空皇权,其次是北魏孝文帝改革,重新强调家族门第差异,但还没到皇权被架空程度。田余庆先生《东晋门阀政治》,专门描写东晋政治寡头们争斗史,对于解那个时代有非常重要意义,相比之下,关于春秋历史还没有这种开创性、全局性著作。
本书侧重写孔子,只能旁及些春秋晚期政治,这个时期已经属于贵族社会演变成寡头政治阶段,乱象纷然,但还看不出变局会出现在哪些方面。此后个半世纪,史料记载非常非常少,可谓中国历史个“黑洞时期”,只能依稀看到,晋国寡头争斗中胜出韩、赵、魏三家各自建国,它们是实行君主集权制变法先驱。至于那些寡头共和制过于强大,难以推行变法老牌中原国家,比如鲁国、郑国,就被新兴变法国家吞并,这个过程也是历史黑洞部分,相关记载非常少。
就在写作本书初稿2009年,还写本南朝开国皇帝刘裕战史《铁马楼船北府兵》,因为出版环节延宕还直没问世,这本刘裕战史其实也是写东晋门阀政治终结阶段,和孔子传记有异曲同工之处。孔子和刘裕两人文武,都生活在寡头制晚期,孔子想靠和衷共济精神和复古理想制约春秋寡头们,但从未成功;刘裕靠着战场杀伐事实上终结东晋寡头政治,但他本人和他统治班底都是军人,无法提出套政治文化层面建设方案,所以之后南朝几乎直处在政治动荡中。从春秋和东晋历史看,贵族寡头政治旦形成,都无法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模式,最终或是在变法中被g,m,或是日渐削弱被吞并,或是被刘裕这种军人势力取代,总之都会走向衰亡。有人喜欢歌颂中国古代“贵族共同体”,以为那本来是个更好历史趋势,其实是因为不懂中国古代史,靠浅尝辄止泛读加随意联想而已。
说来有趣,最初准备写孔子时,想写还不是历史传记,而是电影剧本。那时正好读博士比较闲,想写三个春秋题材剧本,分别是晋文公重耳,乱世佳人夏姬和孔子。这三个人之间时间跨度都是五十来年,正好把春秋从中期到晚期历史都涵盖。关于晋文公重耳,2009年初写部《中原》,后来曾得过广电部电影局个业余作品奖,当然也没人投拍。写完晋文公就准备写孔子,标题定为《兄弟》,明着写孔子和他同母异父不成器哥哥,暗写他和阳虎疑似同父异母关系。但还没动手,就听说已经有人在拍孔子电影,再写个剧本也没意义,于是转而写成历史传记。至于夏姬女士题材,就再没有触及,在构思里它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