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火候之美及其与调味关系,表达得最好还是公元前十六世纪传奇厨师伊尹,还是他在对君王讲述烹饪之道时候:
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
(白话译文:五种味道、三种材料、九种沸腾和形态变化,都需要依靠火来调整。有时候凶猛、有时候温柔,能够去除腥臊膻味。因此,对火把控,是调和所有食材本性基础。和谐调味要依靠甜、酸、苦、辛和咸融合。但要讲究加入时间和多少,这是极致微妙平衡,因为每种味道都自带特殊效果。锅里变化精妙至极,语言无法描述,思维无法理解。这就如同射箭高精之道、阴阳转化融合与四季变迁流转。)(6)
伊尹广博烹饪理论由名叫吕不韦商人记录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这可能是全世界现存最古老烹饪学论述。不过令人惊奇是,其中很多理论仍然适用于二十世纪中国厨房。
在烹饪学校数月中,成都生活进入美味日常。住在川大附近职工公寓中每天早早起床,骑车穿城,路上喝碗稀饭或者吃碗红油水饺当早饭。熟悉店主和小摊贩路跟打招呼;有人会说:“厨师你好!”(很多人都已经习惯在他们店里嗅来嗅去、尝这尝那,还不断抛出烹饪方面“十万个为什”。)到学校,穿上白色厨师行头、扎好头发、拿出菜刀,然后整天都在厨房这个“极乐世界”中度过。
临近黄昏下午,又骑车回到川大附近。这下速度就比较慢,因为路要享受小街小巷中愉悦欢乐。经常跟谁摆起个龙门阵,直待到很晚才回家。有时候会去留学生楼看看,有几个朋友还住在那儿,然后就起出去吃个饭,要去“老地方”喝喝酒。“老地方”是个比较前卫新酒吧,就开在川大外面那排木房子之间。这是在成都第二年,们不用再喝寡淡啤酒或者长城干红:酒吧老板们囤进口烈酒,甚至还有人能调鸡尾酒。
偶尔过过外国人日子还是不错。在成都第年,想尽量融入四川人生活。而现在,每天都沉浸在中国文化中,耳边轰鸣是四川话,还有二十五种不同“炒”法;这样天之后,和几个留学生朋友喝点小酒是最惬意、最放松不过,何况成都也冒出些还挺西方味道酒吧。
有时候会在公寓里办晚宴,让“竹园”常客戴维德和帕莎测试下最新学到菜谱,或者和意大利人起做他们饺子。公寓并不舒适,冬天潮湿透风,夏天闷热且蚊蝇滋生。窗外天空污染严重,飘着尘埃,洗好衣服在阳台上挂几个小时就灰。床垫和床单好像永远湿乎乎。竹家具中住着奇怪生物,晚上能听到它们窸窸窣窣咀嚼声。但在中国住年多,对这个国家着迷不已,这些小烦恼完全抛诸脑后、不在话下。
周在烹饪学校上六天课仍然满足不。空闲时候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