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两国各自锁定项商品生产,比双方都试图自行生产两样商品,更大有益于两国经济。在课堂上,即使某国样样都比另国有效率,这论点仍然站得住脚(相较于采行自给自足,落后国在自己众多不如人东西中,挑出与他国差距最小东西来专攻,而让其他东西都进口,还是能有所获益)。从理论上讲,保护主义是损人不利己,没有理由采行。
但现实情况并非总是如此黑白分明。事实上,李嘉图那个例子就可能引发个疑点,即葡萄牙与英格兰自由贸易那几百年里,葡萄牙经济景况如何?如果它不是采行自由贸易,情况就定较差?当们理解到历史上几乎没有采行“完全”自由贸易(或者完全自给自足)而成功工业化例子后,这问题更显复杂。即使在众所认定自由贸易黄金时期,美国、德国都是靠着高筑关税壁垒,取得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惊人成长;当时其他许多国家也有某种保护措施。
就连英国本身记录,都不尽光彩。19世纪大部分时期,英国鼓吹自由贸易,但17、18世纪时,它本身纺织业却是靠着差不多百分之百关税保护,排斥廉价印度纺织品进口;直到成为全世界最有效率生产国,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最盛期,英国印度帝国仍是自由贸易化外之地,多种工业产品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随着英国工业渐渐不敌美国、德国竞争,这形同最低保证市场,对英国愈来愈重要,而非愈来愈不重要(见2.9,3.7,7.6节)。
奇怪是,有个靠农产品、原物料输出挹注工业成长绝佳例子,来自们未必料想得到地方——日本(见本章第7节)。日本天然资源贫乏,但在19世纪末期输出大量白银,丝织品输出甚至更多。趁着欧洲养蚕业发生病虫害,同时利用本国技术创新(基本上借由替蚕棚加温,诱使蚕提早在非农忙期吐丝,使种稻与养蚕两者较不冲突),日本农民攻占下大块世界市场,为日本提供大量外汇;在这同时,他们所付高额租金,既为地主提供设立纺纱厂所需资本,也成为国家税收,为国家实行小规模实验性计划(大部分属重工业)提供资金。因此,们根据更晚近经验,认为日本(和韩国、中国台湾)农业,乃是靠工业强国金援所扶植起来、不符经济效益遗物,但事实上,在该世纪更早之前,情形正好相反。不管们如何评价1945年前“日本奇迹”,这个奇迹和往往被视为东亚发展典型1945年后模式看来大不相同。(它和战后模式不同之处,还在于1945年前日本经济里,与z.府关系最密切重工业部门,虽协助打造强大军力,从经济角度来看,却是最不成功部门。反倒是较未受到z.府呵护轻工业部门,在经济上成功。)
在其他许多例子里,们看到工业产品输出有更大幅增长,却未能替工业化奠下基础。本章第5节所探讨菲律宾,或许是极端例子,却定不是绝无仅有例子。在这个例子里,英国领事罗尼(NicholasLoney)目标乃是摧毁菲律宾手工纺织业,让英国纺织品能打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