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富有经济体中,过去几十年里,大部分劳动力已经开始快速转移到服务行业,致使许多制造业只能在中低收入国家发展,那里薪资更低,环境监管也没那严格,而且基础设施(例如高速公路和电网)通常日渐完善。美国制造业如今只提供少于总量10%就业岗位。
们不应夸大这趋势。大量制造业,尤其是那些技术最先进类型,它们普遍产出最高利润率,依然是富裕国家产业核心;更进步而言,富裕国家肯定不会放弃消费低科技制造品,不像工业化过程中放弃对农产品消耗那样。说得更绝对点儿,美国、德国和日本制造业产出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都维持增长趋势,尽管就业率有所下降。只是相对于发达经济体中制造业过去所占份额,以及其他地区(尤其是中国)工业产量增长而言,“去工业化”才称得上引人注目。并且,在计算机科技助力下,工业自动化已经削减工厂中工业化劳动者数量,即便他们产出依然稳定或有所增长。
至于z.府决策多大程度上影响这趋势,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政策应该尝试去抵制这趋势,都会在接下来持续热议。无论人们对这些问题持怎样观点,个与19世纪手工业危机相较至关重要差异定要被考虑进去。本章第12节中描述美利坚联邦和各州政策并非来自外部强加,就像英国政策损害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印度产业发展那样;这些政策对美国制造业者不良影响(以及为东亚制造商们带来福利),都是为保护其他本国利益所做努力副产品。
简要而言,同样是“去工业化”这个词,或许可以适用于过去与现在两种情境,而某些家庭和社群所感受到痛苦,可能与早些时候手工业者普遍失业经历有至关重要相似性。但是整体情况并不全然相同。能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高速生产,当然并非以两百年前手工纺织业开始消逝方式在消逝:这类生产成果对于人类生活重要性以贯之,而对们所在星球影响很可能比以往都要巨大(尽管分布上有差异)。但是工业社会、政治和文化场域变革确迅猛,会对那些生活与其联结得最为紧密人带来巨大影响。没有人可以预言其后果,但是们可以在本书结语中简要触及些可能性,以及历史告诉们该如何检视它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