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于男性。”
单身率在世纪之交时候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同时结婚年龄也出现下降趋势。虽然生育率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骤降,但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还是大范围地抵制爵士乐时代倡导性自由,以及进步时代独立女改革家所从事政治运动。
在发起抵制人群中,有些也是身居职场或政坛高层女性,她们认为家庭非常有存在必要。自由派记者,劳拉·英格斯·怀德(LauraIngallsWilder)之女萝丝·怀德·莱恩(RoseWilderLane),成年之后便离家工作,1936年,她在《女性家庭杂志》上发表篇题为“家,才是女人归宿”(“Woman’sPlaceIsInTheHome”)文章,认为女权运动严重威胁着“有着悠久历史,滋养身心,并且可以结出果实来男女关系”。莱恩认为,女人真正事业“是创造幸福婚姻”。[58]
结婚潮
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接二连三危机,迫使许多已婚和单身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对于些从来不需要靠劳动挣钱中产阶层白人女性来说,这是新鲜事。而对于直在工作黑人女性来说,需要熟练技能工作机会增多,但她们报酬却比白人女性低。
当经济回暖,军人从战场回归正常生活之后,女人们爱国之路就变得艰难起来,随之而来是崭新、更加巩固家庭模式。
由于《退伍军人法案》(G.I.Bill)实施,退伍军人(至少是更容易被大学录取白人老兵)能够通过接受大学教育跻身中产阶级队伍。与此同时,联邦z.府承诺拿出大量贷款,资助兴建郊区基础设施,为不断新生数百万人口(这就是后来所谓“婴儿潮”)提供住所。这是个高效循环体系。广告商向男男女女兜售贤妻良母型时代流行旧观念:女人最重要职责是要把家打造成男人港湾,男人是她们经济上依靠。女人为更好地照顾家庭,越来越多地购买吸尘器、洗衣机等新产品,她们花掉钱最后还是回到这些产品所有者——男人们手中。
这种消费循环既依赖于资本主义、又巩固资本主义发展,从而缓和战后人们对核攻击和**主义焦虑,而这两方面焦虑又引起人们对女性性欲冲动失控担心。历史学家伊莱恩·泰勒·梅(ElaineTylerMay)称:“战后,以各种各样形式出现、非婚姻性行为,就像瘟疫样在全国飞速蔓延”,而治疗方法就是让女人结婚,并且取消她们近来取得成绩。[59]
20世纪中期,种种举措不仅是为推动白人女性去结婚,更是让她们赶在体验独立生活之前就早早结婚。1949年,美国卫生协会宣传册子上写道:“晚婚比不婚好。但早婚能让你有更多机会感受到生活美好……抚育后代、促进家庭发展,使之成为社区财富,还能看到孙辈开始自己职业生涯。”这比米特·罗姆尼(MittRomney)对早婚宣传要早六十年。[60]
20世纪50年代末期,约有60%女大学生中途辍学,有些因为要结婚,有些因为听信媒体宣传,相信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