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驾幸刘混康道观去探望他,毫无疑问是种莫大荣耀。仅仅过七天,刘混康就去世。
上文提到《大洞真经》是上清派另部经典道经。“大洞”是“太玄无际而致虚守静”。在诵读经文时,通过冥想将天神带入诵经者身体。道教经书很多处都有这样经文:“神降护诵经者身中,代求诵经者及其祖先超生”。[50]现在道经中包含大量图示,们从中可以看到跪坐诵经者,以及他们存思中正从头顶慢慢升起图像(见图5.2)。[51]
图5.2:《大洞真经》中想象六位守护门郎(《上清大洞真经》;《道藏》第1册,539页下栏)
即使在刘混康去世前,徽宗偶尔也会求助于其他道教天师。1107年,刘混康坚决拒绝来京城,派弟子笪净之替代自己返京。笪净之六七岁就开始跟随刘混康,并陪他起觐见哲宗和后来徽宗。刘混康向笪净之传授道教经文、神符、咒语、驱邪术,还有其他些治病道术。徽宗致刘混康书信中,有九封都提到笪净之,笪净之通常是作为他们传递信息或交换礼物信使。在封信中,徽宗列出他委托笪净之各种物品,其中包括位嫔妃写“表文”,要刘混康在做法事时递给神灵。其他物品包括食品、茶、蜡烛,以及他抄写五册《北斗经》。[52]
1110年,刘混康去世后,笪净之从茅山来到京城。徽宗安排他在京城座道观中宣讲道法,据说吸
符,而非让刘混康指导自己如何亲自制作。在徽宗写给刘混康信中,他只是在寻求专家帮助,不是咨询如何让自己成为专家。[45]
在几封信中,徽宗均强烈认为要将佛教和道教分开。1107年二月初九,在致刘混康封信中,徽宗解释自己担忧:
比以道释混淆,理宜区别,断自朕心,重订讹谬。至如三清混居于水陆,[46]元命反祠于梵宫,绘塑无伦,不可概举。
图5.1太上灵宝五符中居中神符(《太上灵宝五符序》卷四;《道藏》第6册,338页下栏)
朕方图叙彝伦,讲明教法,稽考后先之理,推原积习之端,申饬有司分别崇奉,庶蒙休祉,溥祐含生。
谅在渊冲,必惟允议。更新岁律,尚冀保绥,故兹示谕,想宜知悉。[47]
六天后,徽宗又提到这封信,说他已采取措施解决佛教和道教之间混淆不清问题,信中还附上z.府公告草稿给刘混康看。[48]
在徽宗多次恳请下,1108年初,刘混康第三次回到京城。蔡卞对当时情景做如下记录:
大观二年春,诏华阳先生(刘混康)来朝京师。夏四月丁亥,先生至自茅山,上命道士二百人具威仪导迎,馆于上清储祥宫新作元符之别观。先生病,不能朝,劳问之使不绝于途。
是月十日,车驾幸储祥宫,因召见先生,与语久之。前两夕,先生梦侍天帝所,相论说《大洞真经》,觉而异之。及见上,乃以平日所宝《大洞经》以献,上览之动色曰:“朕洁斋书此经甫毕,及亲绘三茅真君像,适欲以授先生。”是日,遂并赐之。先生既授经,与上意合,则释然以喜。车驾将还宫,复召见先生,所以抚存之甚厚。[49]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