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都市报坐班编辑特别爱用标题词,包括《纽约时报》,因为这词与他们身处狭窄空间十分契合,能激起读者兴趣,还暗示编辑不赞成。编辑们最高兴,就是有新闻既能满足他们谈论色情兴味,又能抒发道德上义愤。战后这类新闻典型,就是没完没地报道斯特龙博利岛上罗伯托·罗塞利尼导演与已婚影星英格丽·褒曼绯闻,最后褒曼自流放,离开好莱坞七年。
海夫纳策划杂志时候,新闻标题里都是最近披露性新闻,包括克里斯汀·乔根森变性手术,冒牌继承人米奇·杰尔克咖啡厅援交组织,还有1953年金赛报告《女性性行为》。金赛数据显示,大约50%女性以及60%女大学毕业生婚前就有过性行为,还有大约25%已婚女性有婚外性行为。超过半女性会自慰,43%女性与男性有过口交行为,还有13%女性曾与另个女人有过至少次达到高潮性体验。
虽然全国性媒体对金赛发现进行大篇幅报道,些媒体作者依旧认为金赛比色情小说作家强不多少,保守《芝加哥论坛报》将其斥为“社会害虫”。有些报纸认为报告结论会冒犯读者,不让该报告在新闻专栏中出现——《费城快报》就是其中之。还有报纸本来要刊登,被宗教团体抗议也就作罢。虽然舆论乱象丛生,金赛研究却在科学界和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同,还成产科医生威廉·马斯特斯研究人体性反应灵感。
对海夫纳来说,报告证实他多年猜测——女人性欲越来越强,而且他所属战后代正在默默反抗他们父母年轻时道德标准。海夫纳几乎是带着感伤眼光,将父母看成是维多利亚时代惹人怜爱文物,严格遵循夫妻制,生活轨迹固定。他母亲大概是最后批处女新娘。海夫纳妻子就没有他母亲这种美德,或者说束缚,海夫纳自己也对女性追求更多性体验潮流多少有些矛盾心理。方面他很欢迎这潮流,享受到它好处,打算尽量地多多利用;然而对米尔德丽德订婚期间出轨,他仍旧难过不已——这事让她变得不那特别,她已经为这潮流所污染。也可能因为这事,他们婚姻没能守住大学校园里浪漫诺言,现在离婚看来是必然。
不光是海夫纳觉得婚姻美好幻象破灭——米尔德丽德也这觉得,他们大学时认识几对年轻夫妇也是,现下各自离婚或分居。海夫纳那代人中,有那多夫妻感到百无聊赖、坐立不安,愁眉苦脸地穿着灰色法兰绒套装,住在城郊家里,又太年轻,无法在循规蹈矩50年代安顿下来,加入乡村俱乐部,被那位乘电动车巡视高尔夫球场老将军会长所激励。
很多在“二战”中幸存下来年轻人被战争带来荣耀给宠坏,成浪漫牺牲品。对他们来说战争就是场伟大冒险,待征服困难,是从邻里日常向国际大事逃离。但退伍后,他们对无聊工作失望不已,对妻子也提不起兴趣——他们中有些人是趁着战时休假匆忙结婚,有些则是与女方经过互相负责、互相关怀长期通信而结婚,这种关系在当时消除士兵孤独,却营造出虚假熟悉感和默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