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场微妙游戏,皇帝与宰相表面上没有任何争执,而且互相让功:皇帝将提出封赏内容权力交给宰相,宰相则会在最终奏章中颂扬圣德。
“你应该经常留在朕身边,赵若素,你在晋城立过大功,也该升官。”
赵若素再次磕头,“皇帝不可与大臣开诚布公,反之也是样,微臣斗胆,刚刚对陛下开诚布公,已无为臣资格,连中书舍人也不能当。”
韩孺子吃惊地说:“怎,你要辞官吗?”
赵若素抬头,“陛下真要留微臣在身边?”
韩孺子眉毛扬,镛太子遗孤就是之前代替他当傀儡皇帝小孩子,有两位姓吴舅舅,都被封侯,其中人还曾参与于夺位之争,直支持冠军侯,但是根基太浅,没起多大作用,事后也没受到追究。
这是个极其敏感话题,赵若素敢在皇帝面前提起,胆子不小。
韩孺子希望看到却正是这种有话直说胆量,若是人人在他面前都噤若寒蝉,那他就真是“孤家寡人”,只能凭己之力对抗内忧外患。
“接着说。”韩孺子没有完全明白赵若素意思。
“吴氏两人已无资格称侯,陛下可以要求有司尽快处理此事,等奏章到来之后,写上批得,至于写什,陛下可以斟酌。”
“嗯。”
“那就调任微臣充当倦侯府府丞吧。”
中书舍人虽然品级不高,比府丞还是要超出大截,而且中书省是至重之司,赵若素这是将自己贬到底。
韩孺子有所领悟,“朕直接说出口,宰相不肯接受,写几句批复,他却会当真?”
跪在地上赵若素磕个头,因为他说话越来越要出格,“皇帝通常慎言,若是不得不开口,通常也是言不由衷,宰相将陛下当成寻常皇帝,陛下嘴上越说不要重赏,宰相越要坚持己见。还有个原因,这场争论早晚会泄露出去,外戚若是掌权,绝不会埋怨陛下,却可能怨恨大臣不肯‘据理力争’。君臣最好无争,若争,也不可公开,勤政殿是议事之所,大臣可以争,陛下不能争,超然在上,方能可进可退。”
“但是朕可以在批复中暗示?”
赵若素点头,“合适奏章,加上合适批复,宰相肯定会明白,如果他懂规矩话,也绝不会反对,这是所谓‘不争之争’。”
韩孺子大笑,这番话真让他豁然开朗,也明白要做何批复,在取消吴氏双侯奏章上,他不用提自家外戚半句,只需适当表达对随意封侯不满,申明志自会理解皇帝意图,重新考虑对王氏封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