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
专制制度下政治在绝大多数情形下只是潜流,不是激流,李鸿章从不大张旗鼓地提出政治口号,做事即是做人,他做事,都是从人力和金钱,以及通过朝廷支持来实现。在李鸿章看来,清国变法和改变,如果没有权力作保证,没有时间慢慢荡涤,必然会成为句空话。只有权力在手,才能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才有说话和改变权力。政治,就是这样,说复杂就复杂,说简单其实也简单。
正因如此,在太平天国平定后,李鸿章直苦心经营他根基,他多方奔走,终于保存自己淮军,使淮军成为当时最具实力支军队。在此后数十年中,李鸿章直默默培养着自己党羽,努力保证自己凝聚力,默默扩建庞大关系网。从1862年李鸿章担任江苏巡抚开始,到1895年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在担任巡抚、总督、北洋大臣33年间,利用血缘、地缘、业缘网罗亲信,逐步建立从其任职所在地延伸到全国势力网。血缘就是亲戚,地缘是乡里乡亲,业缘则是社会活动中所形成师生、同学、同事、结拜兄弟等人情关系。李鸿章当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个最明显标志就是淮军系统将领和幕僚在他左提右携下,纷纷出任封疆大吏和朝廷高官。据不完全统计,从1870年到1911年,淮军中先后出任总督、巡抚、尚书、侍郎要员共有38人,而在淮军和北洋海军两大军事系统中担任过提督、总兵以上将领多达1300余人。李鸿章选人用是自己标准,除能力,最重要,应该是“忠信义”。也就是说,对于自己,要绝对地忠诚。这点,在北洋水师提督选拔上,体现得最为充分,当时有很多人对即将担任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存疑,因为丁汝昌是老式淮军将领,对于现代海军乃至现代军事根本不解,在视野和能力上,远远比不上刘步蟾这些留洋派。但李鸿章仍力排众议坚持使用丁汝昌,其中原因,就是丁汝昌忠心耿耿,并曾在战场上救过李鸿章性命。让丁汝昌当北洋水师统帅,李鸿章可以牢牢地把这支部队抓在手上。对于权力争夺,李鸿章从来就是把铁手。
中年李鸿章
经过数十年苦心经营,李鸿章羽翼丰满,以他在官场上正式地位和所属非正式幕府为基础,形成自己势力范围,这势力上至朝廷,以直隶为中心,扇形延伸至其他省份。在晚清,可以说,李鸿章幕府是除皇权之外最大个权力集团。李鸿章深知官场学,也深知厚黑学,他知道做官就像大树栽培样,不仅自己头顶要有天空,更要力所能及地把根须伸得更深更远才行。只有把自己权力基础搭建得非常牢固时,才能谈得上实现自己主张。在他眼中,权力,不仅仅是安危护身符,同时,也是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最大筹码。
在官僚体制下,这样裙带关系直不可或缺。当然,这样权力架构,必定悄然进行,成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潜规则。如果个人权力扩张过于明目张胆,引起别人警觉,那又将变成件极其危险事情。当然,李鸿章之所以伸展自己权力,除巩固自己势力外,他还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