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知其所亡:每日记下茶余偶读篇,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不可味耽搁,否则最易溺心丧志。
十、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决不留待次日。
十二、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
如此这般修身,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接近于自戕。传统
道德英雄,就是在这样
漫漫长夜中冶炼出来
。不久,曾国藩又在唐鉴
推荐下,认识
倭仁,倭仁
主张跟唐鉴相似,在日常生活中,倭仁对自己
要求比唐鉴更高。从倭仁身上,曾国藩找到
与自己共同
东西,也养成
对自己严格要求
习惯,并且,以严格为乐趣和追求。当然,曾国藩毕竟只是而立之年,有着丰富
七情六欲,在严格
修身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冲突
结果,是曾国藩更加自虐般地跟自己过不去——有
天,菜市口杀人,曾国藩不由自主地去看
。晚上,在写日记时,曾国藩严厉地检点
自己。还有
次,他
进士同年讨
漂亮
小老婆,曾国藩看到后,非常羡慕,回到家后看到自己
“黄脸婆”躺在床上
序力量不是来自于信仰,而是来自于自
道德
约束,每
个内心当中,都有
个神灵,这个神灵,就是与日月同辉
道德;至于读书,应当以《朱子全集》为宗;为学,曰义理,曰考据,曰文章;读书,
定要掌握当中
核心,在这个过程当中,修身,是读书之本;修身,最好
办法是记日记,每日三处吾身……这些话,曾国藩都铭记在心。从此之后,曾国藩
直坚持每天写日记,
直写
辈子。在他
生之中,日记仿佛是他另
个影子,守护着他
生活,也守护着他
思想,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外部世界,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理学修炼使得曾国藩进行
系列形而上
思考。
个人,只有在经过深入
形而上思考之后,才会显出宏大
气象。这样
现象,真是
个怪事,在某种程度上,就如同接通
冥冥之中
气场
样,然后从中汲取源源不断
力量。此后,曾国藩开始走上
“知行合
”
道路。在曾国藩看来,人
认识,相对容易达到较高层面,但人
行动,却往往离自己
思想很远。这种知与行
分离,让人们很难修得正果。对于每
个人来说,重要
是自己
行动,只有积跬步,才能致千里。虽然曾国藩此时只不过是三十岁左右
青年,但他
志向之高,对自己要求之严格,实属难得。以这样
纲常来要求自己,身心疲惫之程度可想而知。曾国藩为自己制订
严格
修身计划,曰“日课十二条”,内容主要有:
、主静: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
不杂,心无旁骛。
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决不恋床。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决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五、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六、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七、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作养病之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