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妥切,更何况书中单有章是专门论述“后记忆”;另个是“Memoryinmemory”,即“记忆中记忆”,语义不确。当然,此处“inmemory”或许还可视作“inmemoryofsomebody-something”缩略形式,即“纪念某人或某事”,Memoryinmemory则可解释为“以记忆作为纪念”。但从语义上来讲,与Памятипамяти对等英文表达应为Inmemoryofmemory,之所以说成Memoryinmemory,或许是为从形式上更加贴近原文设计。
那,该如何译成汉语?
先后转换几种思路:《记忆中记忆》《记忆记忆》《忆中忆》《记忆平方》等译案,语义上是不准确;《纪念记忆》或《记忆纪念》,语义明确,却丢失设计感。沉吟数日之后,才最终敲定《记忆记忆》这译名,理由如下。
首先,从形式、发音及设计感来讲,这表达最贴近原文——两个词形完全相同词汇相叠加,而且,正如Памятипамяти会令俄国读者略感新奇样,“记忆记忆”也多少会令中国读者颇费思量。其次,从汉语语法来看,“记忆记忆”这动宾结构表达并非生搬硬造,对汉语不够尊重。“记忆”词在汉语中虽通常用作名词,鲜以动词出现,但构成该词两个单字——“记”和“忆”却均有动词属性,因此,将“记忆”作为动词使用亦未尝不可,而且也并非没有先例,比如有本书就叫做《记忆青春》。最后,从本书内容来看,“记忆”恰恰是纪念“记忆”最佳方式:方面是“记”,即记忆物质载体,比如日记(如已故姑妈每日不断时光流水账)、已故宗亲往来书信、家族相册里老照片、各种遗物、各类文物古迹、博物馆各类展品等等;另方面是“忆”,即由记忆引发思绪,对于记忆回忆与追忆,亦即作家在溯源家族记忆时心路历程、哲学思辨与文学抒情。
诚然,《记忆记忆》这个译名仍无法完全再现Памятипамяти全部意蕴与美感。这大概是文学翻译绕不开缺憾,翻译诗歌时尤其如此,而Памятипамяти恰恰是个诗意表达,本书恰恰是部诗人之书。
本书作者玛丽亚·斯捷潘诺娃,1972年生于莫斯科,1995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由此完成其母因外祖父阻拦而未能得偿夙愿),俄罗斯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已出版诗集十余部,包括《北方南方人》《双生子》《这里有光》《幸福》《抒情诗,声音》,散文集《不是》等。其作品被译成英语、伊夫里特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芬兰语、法语等十多种语言,多次荣膺国内外各种文学奖项,包括帕斯捷尔纳克文学奖(2005)、安德烈·别雷文学奖(2005)、东欧最佳青年抒情诗人奖(德国,2006)、俄意国际文学奖项LericiPeaMosca(2011)等等。
关于本书体裁,评论界通常将其定性为哲学纪实散文,而作家本人给出定义则是“романс”。该词对应英文中“romance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