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比后者更加值得玩味:它比俄语中“роман”(长篇小说)只多个发音同“丝”尾音,由此取缔长篇小说虚构成分,而平添份如丝诗意与愁绪。该词在汉语中对应两个表达——“浪漫曲”及“罗曼司”,前者专指特定音乐体裁,后者则指“富于浪漫色彩恋爱故事或惊险故事”。而在俄语中,所谓“романс”通常指“篇幅不大音乐诗歌作品,以抒情诗写成,带有音乐伴奏”,这定义似乎更加贴近作家本意,如夏洛特·萨洛蒙将自己画作定性为“轻歌剧”,以突出其与音乐及戏剧勾连。斯捷潘诺娃在书中盛赞《人生?如戏?》“拥有史诗架构与气度”,在看来,《记忆记忆》同样如此。
这是场家族记忆寻根之旅。个家族,五代人,个半世纪,整个欧亚大陆。“从个地方到另个地方,从本档案到另本档案,从条街巷到另条街巷,路追踪着族人足迹,怀揣着渺茫希望,试图回忆起什。”作家只身探访家族隐城波钦基,像搜寻遗落林间枚硬币那样搜寻祖先留下蛛丝马迹;她专程造访太姥姥萨拉个世纪以前住过巴黎旅馆,希冀着能够做场穿越之梦,与年轻萨拉在同个屋檐下共度晚;她在赫尔松久已遗弃、荆棘遍地犹太公墓倔强而徒劳地寻觅已故宗亲墓碑;她在浩如烟海卷宗中漫无头绪地检索着普通无奇家族姓氏……本书写作跨越三十五年,作家穷尽半生心力,只为耙梳家族史脉络,还原家族迁徙版图,为寂寂无闻每位族人竖起座纪念碑,或者至少写出篇像样墓志铭。与此同时,透过个普通家族折射,整个俄罗斯20世纪风云诡谲大历史重要节点被串联起来:太姥姥萨拉积极投身1905年俄国g,m;祖父尼古拉先后参加苏联别动队、苏联红军,后来险遭党内清洗;外祖父年仅二十岁姨弟廖吉克在旷日持久列宁格勒保卫战中丢掉性命;太姥姥和姥姥差点被卷进“犹太医生案”;父亲曾参与1965年拜科努尔秘密航天器研发;而作家本人则亲历苏联解体。家族史与大历史在此间相互交织,个体在时代洪流中卑微命运得到审视与反思。
这还是首犹太民族记忆安魂曲。作家外祖母是百分之百犹太血统,外祖父百分之五十,祖母也是百分之百,如此算来,作家身上至少也有半以上犹太血统。犹太民族不独精通商道,亦极具文学艺术天赋,文化名人辈出,但自古以来便被视为异类,饱受鄙夷、污蔑、折磨、驱逐、迫害,及至20世纪其不幸更是达到无以复加地步:种种权利与自由限制将其存在压缩至生物学最小值,使其“在某种意义上变成空气或烟尘”;20世纪初世界各地相继爆发虐犹运动,二战时期德国纳粹更是对其实施惨绝人寰种族灭绝。“死亡毫无尊严与体面,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伴随着恐惧与耻辱”,“与那命途多舛家族有过瓜葛所有城市都曾这样干过”。因为屡遭迫害,所以擅长忍耐;因为久被孤立,只得抱团取暖。作家将每位犹太人视为同宗同血族人,不仅缅怀整个民族在20世纪全球范围内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