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至少能够在家庭和社区中创造出使人们体验到较少挫折感条件;们可以训练孩子们在遭遇挫折时,不要采取外罚性侵略策略;或者,们可以训练孩子将自身侵略欲望导向引起挫折直接源头,而不是发泄在替罪羊身上。
“发泄”问题
有时,们会读到“自由漂浮侵略性”(free-floatingaggression)词。人类学家克鲁克霍恩(Kluckhohn)曾写道:“在每个已知人类社会中,似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自由漂浮侵略行为。”5克鲁克霍恩接着用反应性假设解释道,在大多数文化中,社会化过程都会为儿童施加限制。在所有社会中,人们在整个长大成人阶段,都会经历严重剥夺和挫折。因此,人们侵略冲动定会日积月累地和增长。有时,这种慢性刺激会造成大量模糊、互不相关抱怨;有时,当人们生活较为平顺时候,这种侵略行为可能会发生得相对较少。
这个概念直到这点上都是能够被接受。无论是对整个社会还是对具体个人而言,这种说法似乎都是讲得通。当们遇到名喋喋不休地抱怨、充满怨恨、对外群体持有严重偏见个体时,们自然而然地会猜想他可能有很多反应性侵略需求没有得到解决,他无疑是受到长期挫折,而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但是,们无法认可克鲁克霍恩接下来对侵略性行为归因,他使用蒸汽锅炉和安全阀等意象来描绘它:
在许多社会,这种“自由漂浮侵略行为”主要是通过定期发生(或几乎连绵不断)战争而得到释放。些正在繁荣期文化,能够把社会上大部分攻击性导向创意渠道(文学艺术、公共建设、发明创造、地理探索等)。在大多数社会大多数时间里,这种能量都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得到分流:进入日常生活中小型愤怒爆发之中;进入建设性活动之中;进入偶尔发生战争之中。但是历史表明,在大多数国家大部分年代里,侵略性能量始终存在,并或多或少地集中在或集中、或分散少数群体之上。6
然而,认为自由漂浮侵略行为能够通过文学、艺术、公共建设等创造性工作得到疏导显然不切实际。在通常情况下,创作绘画作品或为建筑绘制蓝图这些活动并不包含任何侵略性。上文引用这段话似乎全然回归到弗洛伊德学派观点,即人类本身就具有定侵略性。侵略性会漂浮到任何地方。甚至可能被升华,成为非侵略(和平追求)。换言之,即使在根本不存在侵略行为地方,也有可能存在侵略性。
同样值得怀疑是,自由漂浮侵略行为能够通过战争得到“发泄”这个论断。而证据表明,事实恰恰相反。如果发泄理论成立,那在战争时期,国家内部纷争应该显著减少。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公民自由漂浮侵略欲完全指向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敌人时,他们在国内就应该和睦平静地生活。然而,现实却与此大相径庭。在前几章中们注意到,在战争年代,敌对谣言所造成严重种族骚乱,相较于和平时期要频繁得多,情况也更为激烈。当前,国内朝着**主义苏联、自由党派、知识分子、劳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