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好像跟你没啥交情。”
“确没啥交情,”韩秀
“们听说过?”
“而且是如雷贯耳!”
“究竟是谁?”王在山好奇地问。
“荣昌有个‘门三进士’敖家,綦江样有名门望族,刚才那两位便是綦江伍家伍濬祥、伍奎祥兄弟!他们登门拜访,只能以礼相待。他们便是去道署,曹大人都得以礼相待。”
王在山大吃惊,不禁喃喃地说:“他们家可不只是‘门三进士’,而是‘兄弟三进士’!”
第二天早,打发二哥和三哥送进城没多久仕通、仕途等侄子回走马老家。不是嫌他们在城里碍事,而是正式当家之后韩大做出决定。
用韩大话说既然要“耕读传家”,光读书不耕种这家咋往下传?觉得不能让娃们过得太安逸,只有吃点苦娃们才晓得应该用功读书。而且家里娃越来越多,都在柴米油盐酱醋茶全得花钱买城里念书是笔不小开销,不如让娃们回村里私塾接着念。
韩秀峰觉得在村里私塾执教那位先生恐怕很难帮着把韩家子弟培养成材,同时也认为县城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不是个读书好地方,干脆提议请位先生回去办家塾,把家塾就设在韩家祠堂里。
本想着省点钱韩大盘算番,发现办家塾好像也省不多少钱,可韩秀峰都这说他也只能点头。
没想到消息传出去之后,徐、王、陈三家竟不声不响把原先聘那位先生礼送走,打算让他们三家娃今后全去韩家家塾念书,连潘二都打算把潘家几个娃全送过去。
韩秀峰微笑着确认道:“是啊,正是‘兄弟三进士’,今天来是老大和老三。”
“老二呢?”关班头下意识问。
“老二伍辅祥可不得,道光十五年进士,金榜题名之后授工部主事,后升郎中。咸丰三年迁陕西道监察御史,巡视东城,紧接着又被擢升吏科给事中。不只是今儿个没来,甚至都没按例回乡丁忧,他爹死时被‘移孝作忠’,直在京‘在任守制’。”
道署兵房经承周松柄沉吟道:“这说刚才那两位伍老爷,是因为丁忧回乡?”
“跟样,都是回乡丁忧。老大伍濬祥是道光十六进士,做过户部郎中、户部员外郎;老三伍奎祥是道光二十七年进士,金榜题名之后分发山西,署理过阳高、垣曲等县知县。咸丰二年,因为老爷子病逝,他们两兄弟开缺回籍,算算再有几个月便能回京需次,不过听口气他们似乎不打算再做官。”
合适先生时半会没聘请到,费二爷暂时先帮着教,考虑到娃太多祠堂坐不下,韩秀峰进城前又特意上山给慈云寺捐二十两香油钱,借用慈云寺竹林院,请费二爷帮着大哥韩秀山筹办“慈云书院”。
没想到刚送走两位兄长和几个侄子,湖广客长江宗海竟又来,并且带来两位不速之客。
韩秀峰只能让闻讯而至关班头、王在山等叔伯先在前厅喝茶,陪江宗海带来两位不速之客去书房。
聊会儿,送走三人,关班头忍不住问:“四娃子,跟江宗海道来那两个人是谁,咋从来没见过。”
“来头大,”韩秀峰边招呼众人坐,边微笑着解释道:“关叔,王叔,你虽没见过,但你们定听说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