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赵文华说,杜汝祯去诏安巡查时,被当地官收买,扭转是非,将海盗持火器和朝廷军对抗轻飘飘说成小贩拒捕,将那几个佛郎机国人说成误杀。朱纨也并不是畏罪自尽,而是被当地势力逼死。
赵文华在密折后半部分痛斥张进,说他几次催促张进出战,张进都说时机不到,按兵不发,次又次任由倭人及海盗在沿海村庄抢劫,等官兵追过去时,那些人已经乘船离开,往来如入无人之境。
赵文华在江南暗查期间,几次险些遭遇毒手,他写这封折子时,已经被张进那些人得知。赵文华提醒皇帝,张进等人会想办法除掉他,就像除掉朱纨样。不出意外,过几天前线会传来次大捷,以此证明赵文华污蔑张进,动摇军心,好致赵文华于死地。
陆珩很快看
场上,弹劾不定是责骂,夸赞也不是为你好。陆珩这些话看似是肯定张进,其实字字都有其他含义。
张进是江浙人,出身贫寒,但找个有钱岳父,资助他科举当官。之后张进留在家乡,在南京那带当过知府、侍郎,借助职权给他岳父大开方便之门,是南方很典型科举、乡绅互利模式。陆珩说张进熟悉海务,实际上是暗示他和当地乡绅商贾条心;行事谨慎即自他督战以来,沿海再也没有剿灭过大伙海盗;应当很快能传来捷报,意味着他还没传来过捷报。
皇帝听完,从丹炉前站起来,走到桌边拿本折子,道:“刚才严维进宫,送来本折子,据说是九死生才递到京城。你来看看。”
陆珩进入帷幔内,接过折子,垂眸仔细看。
折子出自兵部侍郎赵文华之手。张进也是兵部尚书,但直在南京供职,而赵文华却是从北京出去,沿海巡视到浙江。陆珩印象中除夕假后就没见过赵文华,看来,赵文华假借回家过年之名,实际上奉皇帝密令,去江南暗访。
正月,刚好是朱纨自尽之后。皇帝虽然免朱纨官职,并命人捉拿朱纨回京,但并没有想杀他。然而送回京却是朱纨死讯,皇帝表面上对朱纨之死没说什,实际上却记恨在心,暗暗派人去查访。
赵文华耗时小半年,今日才送回奏折。奏折中说倭寇只有少部分是东瀛浪人,其余八成都是自己人。他们不顾海禁和外人走私交易,所谓海盗,就是放弃务农,投身出海,给浙闽乡绅商贾和西洋人牵线搭桥中间人。朝廷有海禁,沿海*员为掩人耳目,将这些人并称为倭寇,以东瀛人之名掩饰私底下出海交易。
海贸每年产生巨额利润,不经过朝廷,都流入当地乡绅、官僚腰包。倭寇事私底下根盘错节,甚至好些*员家中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和海盗有联系。东南海师征讨倭寇,根本就是出工不出力,甚至开打之前*员就提前给海盗放风,如此来,倭寇怎剿得灭?
张进是当地乡绅集团推举出来,根本不会真正整顿倭寇,他养寇不战,耗着朝廷军资,但每次出兵都是做做样子。
赵文华还在奏折中说,前任督军朱纨到浙江后,在沿海严厉施行保甲连坐,大力整顿海防,海禁前所未有严厉,因此被当地官僚嫉恨。在朱纨连续剿灭许多海盗、港口后,终于触怒当地官僚集团,他们联合京城浙闽系*员,起弹劾朱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