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曹氏政权对贡献很大,到宋代,先后占领这带西夏政权和蒙古政权,也没有对造成破坏。到元代开始衰落,主要是由于蒙古军队打通欧亚商贸路线,丝绸之路作用减弱,敦煌变得冷清。
为什那多赳赳武将、权谋强人都会在面前低下头来?想,第是因为这里关及人间信仰,第二是因为这里已经构成历史。宗教力量和时间力量足以让那些燥热心灵冷却下来,产生几分敬畏。他们突然变得像个孩子,路撒野下来,到这里却睁大眼睛,希望获得宗教裁判和时间裁判。
在这个过程中,更值得关注是全民参与。佛教在里摆脱高深奥义,通俗地展现因果报应、求福消灾、丰衣足食、繁衍子孙等内容,与民众非常亲近。除壁画和雕塑外,还是当地民众举行巡礼斋会活动场所,也是享受日常娱乐游览场所。但是,这种大众化趋向并没有使它下降为个乡村庙会,因为敦煌地区直拥有不少高僧大德、世族名士、博学贤达,维系着信仰主体。
于是,在,常常走神。不明亮自然光亮从洞窟上方天窗中淡淡映入,壁画上人群和壁画前雕塑融成体,在片朦胧中似乎都动起来。在他们身后,仿佛还能看到当年来这里参加巡礼民众,群又群地簇拥着身穿袈裟僧侣。还有很多画工、雕塑家在周边忙碌。这多人渐渐走,又来批。批批构成代,代代接连不断。
也有声音:佛号、磬钹声、诵经声、木鱼声、旌旗飘荡声、民众笑语声,还有石窟外山
公元三六六年,有位僧人在敦煌东南方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开始开凿石窟,后来代代有人继续,这就成著名。
佛教在印度传播之初,石窟是僧人修行场所,却不在里边雕塑和描绘佛像,要表现也只用象征物来替代,用得比较多有金牛、佛塔、法柱等。后来到犍陀罗时期,受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带来希腊雕塑家们影响,开始开凿佛像石窟。因此,人们往往可以从那里发现希腊雕塑明显痕迹。
这就是说,仅仅是佛像石窟,就已经把印度文明和希腊文明包罗在里边。这些石窟大多处于荒山野岭之间,远远看去很不起眼,哪里知道里面所蕴藏,却是两个伟大文明精彩。
佛教从印度进入中国,立即明白这是个需要用通俗、形象方式来讲故事国度,因此在石窟造像艺术中又融入越来越浓重中华世俗文明。结果,以人类几大文明为背景,代代佛像都在石窟里深刻而又通俗地端庄着,微笑着,快乐着,行动着,苦涩着,牺牲着。渐渐地,这切都与中华历史接通血脉,甚至成部由坚石雕刻历史。
,便是其中典型。
二
看,不是看死千年标本,而是看活千年生命。
让人惊奇是,历来在周边各种政治势力,互相之间打得你死活,却都愿意为做点好事。
北魏王室、北周贵族都对建造起很大作用,更不必说隋代、初唐、盛唐时欢快景象。连“安史之乱”以后占领敦煌吐蕃势力,以及驱逐吐蕃势力张议潮军队,本是势不两立敌人,却也都修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