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之人道家庇护,拜佛之人佛教收之,他有西天,有天庭,他有地狱,有冥司,泾渭分明,不相冲突。”莫问说道。
“佛教转世乃因果使然,若是信佛之人皆可转世,今生为你妻,来世你为父,今生你为府中牛马,来世你是兄弟,若是任凭他们如此妄为,则乾坤必乱,伦理何在?”王羲之摇头说道,当下民间流传女儿乃父亲前世情人,此言令得诸多愚蠢父亲将伦理纲常抛至脑后,心安理得染指自己亲生女
感觉日子太苦。信道者需要明窥阴阳,自古便有无财不养道之说,需要衣食无忧之人方才能够静下心来练气修行,故此道家信徒多半身居高位,为士大夫流,世上不是每个人都能静得下心,道家也从不试图唤醒所有人,唤醒能唤醒聪慧之人就够。先生眼下是三品右将军,当为州长官,至少管辖五万百姓,先生人清醒足矣,那五万百姓还是不要清醒,倘若他们人人清醒,你若公平待之还好,你若稍有不公,他们就会察觉抗逆,还是让他们信佛吧,好管些。”
王羲之闻言哈哈大笑,莫问说确是至理,却不曾故作高深,言谈随意,毫不造作。
莫问迈步之时出言说道,“先生放心,上清祖师已然神授几位上清准徒代为处理外邦教派事宜,眼下此事由贫道接手,佛教教义以及小乘教法大有瑕疵,若是他们能够改之,便留他们在中土安民,若是他们依然遵循小乘教法,不守客道,那就只能举国灭之。”
“真人行事既有阴之退让,亦有阳之刚猛,以德服人显宽容,杀伐果断真痛快!”王羲之笑道。
“先生过誉,先生墨宝婉约挺秀,流畅自然,足见先生对阴阳之道亦有参悟。”莫问亦笑。
二人边走边说,到得傍晚时分来到上清观,由于王羲之是道家信众,故此莫问先请他往上清大殿为祖师上香,随后请至西院丹房喝茶说话。
先前二人交谈主要针对生死,之所以说到佛教是因为牵扯到凡人归宿,随后交谈是养生,先说练气,吸收天地灵气是练气高等阶段,初期是利用调整和静坐呼吸达到“无”状态,很多经文记载词汇都很隐晦,实则无状态就是种平和安静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可以接近天地“原始”状态,以此平衡自己体内阴阳之气。
在练气之外,还有养生术,就是如何通过食物养生,养生术建立在道家阴阳五行基础上,根据食物不同五行属性,不同时节,五脏运行强衰时辰,配比各种食物,其步骤极为繁琐,即便是精通五行老大夫也很难配准,故此莫问化繁为简,向王羲之传授极为简单养生之术,那就是少吃,进食本质是吸收五谷牲畜所含灵气,以此维持人体消耗,但是不管是荤食还是素食,都含有定数量浊气,倘若吃太多,体内带浊气就多,浊气多则百病生。
晚饭是丫鬟送入房中,二人简单吃完秉烛夜谈,此番已经没有既定话题,王羲之再度说起道教和佛教冲突,谈话同时莫问也在规整思绪,他日如果能够找到孔雀王就要进行具体细分,此时将诸多事宜想好,他日就可有放矢,不会被人发难问倒。
“信众之生死,真人意欲如何分化?”王羲之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