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难说是杜克·罗森伯格式电影,风格转变确实很明显。
很显然,杜克·罗森伯格认为大场景不能很好传递出战争恐怖感,所以他没有使用多少广角镜头来展示全面战场,严格说起来只是
“这不像是杜克电影啊!”
尽管看过预告片后,艾琳·兰黛就有定心理准备,但现在还是忍不住惊讶。
没有美丽广角镜头,没有超大大场面,没有炫目运动镜头,没有凌厉剪辑风格,没有火爆特效爆炸……
如果不是非常确定导演就是杜克·罗森伯格,艾琳绝对会认为这是其他人作品。
但是,她没有失望,影片如既往精彩好看,即便血腥有点恶心。
战争残酷无情,生命在战争面前变得渺小而脆弱,甚至是不堪击。
哪怕是最迟钝观众,也能从开场大战中体会到这点,作为资深影评人托德·麦卡锡当然也不列外,他脸色不是很好看,虽然影片仅仅开场,却足以让他判断出,这是部与以往完全不同杜克·罗森伯格电影。
想起影片大规模宣传时,影评人纷纷在专栏里嘲笑这是外星人版二战、除爆炸什都看不到话,他脸色更黑。
影片确实有很多爆炸,而且是接连不断爆炸,但这些爆炸不是为爆炸而爆炸,如此大规模抢滩登陆战,如果没有爆炸,那才是笑话,最为关键是,这些爆炸完全舍弃《独立日》和《勇闯夺命岛》那种非常夸张方式,在保留定视觉冲击力同时,显得异常真实。
相比之下,坐在他旁边肯尼斯·图兰眼中少些偏见,能以相对更公允点角度审视已经看到画面。
“艾琳,你应该为他感到高兴!”
听到好友话,艾琳疑惑不解,“为谁?”
“杜克·罗森伯格啊。”安娜压低声音,“你们不是朋友吗?在看来,他风格转变第步非常成功,说不定这部影片会成为他代表作。”
这是安娜真实看法,仅仅是这段开头大战,就足以铸就影片史诗格调,只要后面叙事不崩掉,这部影片必然会成为战争片中经典,甚至是最为经典部。
就在安娜和艾琳趁着战争戏告段落,窃窃私语几句时候,肯尼斯·图兰还在对影片进行分析。
在这段战争场面中,杜克·罗森伯格明显摒弃以往惯用拍摄制作模式,史无前例使用纪录片式镜头展示战争——用手提摄影机抢拍登陆场景、齐腰高跟拍角度、迂回晃动画面、个人化面部特写、快慢镜头组接、运用蒙太奇技巧中重叠剪辑将零碎抢拍镜头组接连贯……
切切,构成恐怖战场骇人场面,也造就影片独有镜头表达。
手提摄影机镜头广泛运用,使得影片镜头画面角度处于平行状态,或者是相对于被拍摄物呈现出四十五度角,这种接近人观察物体角度,令银幕上人、物以及事件更加真实可信。
作为纽约大学电影制作专业毕业生,以及在好莱坞做段时间副导演安娜,有着同样感受。
随着近乎于士兵视角,像她和艾琳这样观众,被导演杜克·罗森伯格身临其境安置在奥马哈滩头,感受枪林弹雨威慑,体验战争残酷血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