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阻力不小,所以才特意强调叫“经济特区”而不是“特区”,以确保只搞经济实验。当时*xp对**勋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条血路来。”(2)
在工业化进程中搞地方竞争,前提是大多数地区工业基础不能相差太远,否则资源会迅速向占绝对优势地区集聚,劣势地区很难发展起来。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工业体系在地理分布上比较分散,为改革开放之初各地工业发展和竞争奠定基础。而导致这种分散分布重要原因,是1964年开始“三线建设”。当时国际局势紧张,为备战,中央决定改变当时工业过于集中、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局面,要求“切新建设项目应摆在三线,并按照分散、靠山、隐蔽方针布点,不要集中在某几个城市,线重要工厂和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要有计划地全部或部分搬迁到三线”。(3)在接下来10年中,国将所有工业投资中四成投向三线地区,即云贵川渝、宁夏、甘肃、陕南、赣西北、鄂西和湖南等地区。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工业固定资产增加4.3倍,职工人数增加2.5倍,工业总产值增加3.9倍。(4)
“三线建设”既建设工厂和研究机构,也建设基础设施,在中西部省份建立虽不发达但比较全面工业生产体系,彻底改变工业布局。这种分散在各地工业知识和体系,为改革后当地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乡镇企业不仅生产满足当地消费需求轻工业品,而且借助与国企“联营”等各种方式进入很多生产资料制造环节,为整个工业体系配套生产,获取更复杂生产技术和知识。电视剧《大江大河》中,小雷家村乡镇企业就通过与附近国营企业合作,开办铜厂和电缆厂等,这在当时是普遍现象。9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改制以后,各地区各行业中都涌现出大批民营工业企业,其技术基础很多都源于三线建设时期建设国营工厂。(5)
第四章曾解释过这种分散化乡镇工业企业另个重要功能,即培训农民成为工人。“工业化”最核心环就是把农民变成工人。这不仅仅是工作转变,也是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彻底转变。要让农民斩断和土地联系,成为可靠、守纪律、能操作机械工人,并不容易。不是说人多就能成为促进工业化人口红利,支合格产业工人大军,在很多人口众多落后国家,实际上非常稀缺。(6)正是因为有在分散工业体系和知识环境下孕育乡镇企业,正是因为其工厂“离土不离乡”,才成培训农民成为工人绝佳场所。而且在销售本地工业品过程中,农民不仅积累商业经验,也扩大与外界接触。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开始工业加速发展中,国才有既熟悉工厂又愿意外出闯荡打工大量劳动力。
这种分散体系,以个全国整合、运行良好市场经济体系为标准来评价,是低效率。但从发展角度看,这个评价标准并不合适。国疆域广阔、各地风俗文化差异很大。改革开放之初,基础设施不发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