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们来说,保全家族最重要,家
只这句就能看出,朝廷*员皆世族中出,世族之间姻亲、师友联系千丝万缕,牵发而动全身,桓帝时过于宠幸宦官,未必没有世族、外戚权势太大,皇帝要借宦官之手打压世族、外戚原因。
世家和宦官本是对立,但是事无绝对,也不是所有宦官都对世族怀恨在心,桓帝时中常侍袁赦大权在握,又深得皇帝信任,这位袁太监琢磨着他姓袁,汝南袁氏也姓袁,笔写不出两个袁字,互掐多没意思,强强联合才是正经。
宦官当道,被宦官盯上世家绝大部分都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们有皇帝当后盾,再嚣张跋扈也没人能管。
袁赦主动示好,当时为袁家家主袁逢没做反应,倒是袁隗和他拍即合,有袁隗在袁家转圜,袁太监成功上袁氏族谱,汝南袁氏也从宦官打击名单中单独拎出来。
有中常侍袁赦在皇帝身边吹耳旁风,袁隗早早就当上三公,只是那时候汝南袁氏名声不怎好就是。
官,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5】
世家大族、清流名士遭此大难元气大伤,幸存下来也很少再涉足朝堂,士人接连遭受打击,还能留下多少忠君思想谁也不知道。
汝南袁氏作为关东世族代表,在两次党锢之祸中不退反进,不因为别,而是他们在宦官群体中有自己人。
倒不是袁氏有子弟为保全家族不惜净身进宫,他们怎说也是正儿八经世家大族,袁安卧雪品行高洁,袁氏发迹之后很注重名声,不至于让族人牺牲到这种地步。
那个宦官集团中自己人是怎来,和原主叔父袁隗有很大关系。
天下世族都在和宦官斗死斗活,你袁家身为中原世族,转头却跑去宦官那边去,你们对得起德行高尚、品行傲然先祖吗?
骂声激烈不妨碍袁氏借此机会更上层楼,对世家而言,家族存亡大过切,虽然原焕对袁隗这个叔父感官不太好,但是在这件事情上,袁隗做法无可指摘。
族谱掌握在族长手中,没有原主父亲同意,袁隗再怎愿意和宦官搭上线,袁赦名字也上不袁氏族谱。
桓灵年间,清流名士被迫害太多,性情刚烈者几乎无幸免,硕果仅存士大夫逃亡隐居,他们都不是傻子,皇帝将他们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也不会上赶着送命。
世家大族为自保,愿意和宦官交好不只汝南袁氏家,颍川荀氏也是如此,荀氏八龙荀二龙荀绲令儿子荀彧娶中常侍唐衡之女为妻,同样是为明哲保身。
原焕很快把信写完,晾干墨迹放入布袋,让人尽快将信送去南阳,然后去厢房看小崽崽们读书。
自桓帝诛杀外戚梁冀,世族门阀就成皇帝肉中刺眼中钉,朝廷选拔*员没有考试,而是推举,只要德行能够服众,就可以被推举到朝廷当官。
推举制开始时能给朝廷输送人才,慢慢这个制度就变味道,成为世家大族培植亲信手段。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名号响亮,其实不只袁氏,家族中连续几代都有三公世家不在少数,只是那些家族党锢之祸后大多避世不出,只有袁氏依旧风光。
——博爱容众,无所拣择;宾客入其门,无贤愚皆得所欲,为天下所归。【6】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