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谷崎润郎作品,男主人公为独身公司职员让治,女主人公为无学女子娜奥密,让治把收留下来做家务娜奥密培养成位合乎自己嗜好女性,可后来两人关系发生逆转,让治成为娜奥密奴隶,该作品以滑稽讽刺笔调描写出这过程。——原注
[6]西乡隆盛(1828―1877)近代日本著名政治家、军人,推动实现明治维新
们,通过自伤自罚向父亲复仇。
们可以发现,埃里克森指出事实,与清水千奈美在《不能告诉父亲事》〔1997,2000〕[9]书中揭示现象很相符。清水从她信息提供者报告中发现,在思春期由于父亲性接近而留下不快记忆女儿中,父亲职业为公务员比例尤其显著公务员职业,既带有权威性和压制倾向,同时又是谨小慎微而伪善。他们对女儿性接近,也是因为除女儿外没有其他可以接近对象。这看来,在樱庭树小说《男人》中,主人公父亲职业为“海上保安厅职员”,也深具意味。
既非“父亲女儿”亦非“母亲女儿”
“父亲女儿”,会重复生产父权制下“父亲女儿”。做“父亲女儿”,意味着甘心忍受自厌恶和性别压抑。们必须切断这种恶性循环。
可是,要想从“父亲女儿”转换为“母亲女儿”,决非易事。只要母亲依然充当父权制代理人,女儿与母亲关系就不可能和谐;反之,如果母亲想忠实于自己欲望,女儿又会目睹她受到父权社会产厉制裁。将母女关系作为个重要主题来思考,是从女性主义开始。们从中懂得,母女关系绝非顺畅如意。
正如田岛所言,“选择母亲语言,意味着死亡;选择父亲语言,等在前方是被阉割。”要想脱离“父亲女儿”,应该是拒绝“二者择”任何种选择。为脱离现代父权制厌女症,女人只能放弃“母亲”、“女儿”角色。因为在现代父权制家庭中,“父亲”、“母亲”、“儿子”、“女儿”这些表达家庭成员关系词汇,都已被写进厌女症。“母亲”也罢,“女儿”也罢,无非都是父权制给女人指定席位。“母亲解放/从母亲解放”和“女儿解放/从女儿解放”,互不可分。
[1]古希腊悲剧中厄勒克特拉,是猛将阿伽门农女儿,其母克吕泰涅斯特拉在丈夫远征中与表兄通*,并在丈夫归来后将其谋杀。厄勒克特拉和弟弟协力,以弑夫之罪处死母亲。在弗洛伊德理论中,俄狄浦斯被当作儿子“杀父恋母”象征符号,与此相对,厄勒克特拉则被当成女儿“杀母恋父”象征符号。——原注
[2]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因爱上自己制作雕像而使雕像变成人,由此指称对按自己嗜好培养出来、可如木偶般随意摆弄对象爱恋。根据萧伯纳剧作《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汉译《卖花女》〕改编音乐电影《窈窕佳人》(MyFairLady)广为人知。——原注
[3]指对达到性成熟之前少女抱有特殊性兴趣性取向。——原注
[4]指将未成年女性按自己嗜好塑造并对之抱有爱恋之情性取向。——原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