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让男人更加不负责任制度吗”当时二位正好聊到援助未婚单亲妈妈、让女性可以独立抚养子女制度也更利于男方逃避责任。读到这句话时不禁垂头丧气心想“确实也存在这方面问题”。而且正如在信中多次提到那样观点背后往往是对男人绝望和死心。这件事也让再次痛感用句“期望他们做出改变也是徒劳”敷衍事反而便宜那些不想改变现状男人。深刻认识到问题就在于将男人不负责任看成理所当然对他们死心。
除朋友接连结婚生子造成孤独与同辈奔四女性仍然渴望婚姻另个原因可能与们青春时代有关。当时所谓后女性主义[2]在英美等国大行其道。在21世纪初日本受女性时尚杂志《CanCam》热卖等因素影响新保守主义旗手随处可见。属于援交辣妹那代《CanCam》热卖时候恰好属于其核心读者群体大学生所以们这代人可以说是明显受到日本这种倒车现象影响。
如今活跃在各大社交平台用话题和标签发起运动主力军是比更年轻代。方面当然是因为她们从小跟社交平台打交道反应比较快。另方面原因大概是与们青春时代相比社会上逐渐形成种“不惧怕自称女性主义者”氛围而且受美国名流主导女性主义热潮影响越来越多女性认为自称女性主义者是件很酷事情。
相反以前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谴责性别歧视、抗议不公正待遇时会先申明“不是女权”这种情况也引起世人关注。与年轻代相比这代人和比略年长代人更常用这种申明。不想被贴上“女权”标签但又想好好抗议看就是21世纪初成人那代人特有心态。但申明之后紧跟着话往往又是不折不扣女性主义言论于是想也许很多女性并不是排斥女性主义本身而是接受不“女权”这个称呼。
在看来“不是女权”中“女权”指可能是相当狭义激进女性主义。很多女性觉得没有太大必要批判父权制因为她们在学习机会、就业环境等方面没有经历过显著性别歧视也觉得当受害者有些不合时宜对言论限制也不那感兴趣。换句话说她们觉得自己不属于那个群体尽管曾受益于女性主义但现在已经不需要它。对们那代人来说这种现象很容易理解。这与英美等国主张后女性主义女性是不是很相似
在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流行文化中女性主义者往往被局限在种极端刻板印象之中。当时也丝毫不觉得女性主义会与自己生活和人生产生任何交集至少在上大学之前如此。认识非常浅薄只觉得帮助那些受压迫者思想并不是用来拯救们这代人。多年之后才意识到当年自己错失许许多多。现在对女性主义印象是它就像张又大又薄、五颜六色毯子由无数根丝线编织而成其中有那几根连接在身上。
要是能早些从这块广阔土壤中捞出根细线就好。毕竟如今生活在东京女性多多少少都得益于女性主义。关于女性主义讨论日益发展壮大在探讨某些话题时大家主张甚至会向四面八方展开被恶意刻板化那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