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只要转过半圈(180°),看起来便是样。类似地,更高自旋粒子在旋转整圈更小部分后,看起来便是样。所有这切都是这样直截当,但惊人事实是,有些粒子转过圈后,仍然显得不同,你必须使其转两整圈!这样粒子具有1/2自旋。
图5.1
宇宙间所有已知粒子可以分成两组:组成宇宙中物质自旋为1/2粒子;在物质粒子之间引起力自旋为0、1和2粒子。物质粒子服从所谓泡利不相容原理。这是奥地利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在1925年发现,他并因此获得1945年诺贝尔奖。他是个模范理论物理学家,有人这样说,他存在甚至会使同城市里实验出毛病!泡利不相容原理是说,两个类似粒子不能存在于同个态中,即是说,在不确定性原理给出限制内,它们不能同时具有相同位置和速度。不相容原理是非常关键,因为它解释为何物质粒子在自旋为0、1和2粒子产生力影响下不会坍缩成密度非常之高状态原因:如果物质粒子几乎在相同位置,则它们必须有不同速度,这意味着它们不会长时间存在于同处。如果世界创生时不相容原理不起作用,夸克将不会形成不相连、很好定义质子和中子,进而这些也不可能和电子形成不相连、很好定义原子。所有它们都会坍缩形成大致均匀稠密“汤”。
直到保尔·狄拉克在1928年提出个理论,人们才对电子和其他自旋1/2粒子有相当理解。狄拉克后来被选为剑桥卢卡逊数学教授(牛顿曾经担任这教授位置,目前担任此位置)。狄拉克理论是第种既和量子力学又和狭义相对论相致理论。它在数学上解释为何电子具有1/2自旋,也即为什将其转整圈不能、而转两整圈才能使它显得和原先样。它并且预言电子必须有它配偶——反电子或正电子。1932年正电子发现证实狄拉克理论,他因此获得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现在们知道,任何粒子都有会和它相湮灭反粒子。(对于携带力粒子,反粒子即为其自身。)也可能存在由反粒子构成整个反世界和反人。然而,如果你遇到反你,注意不要握手!否则,你们两人都会在个巨大闪光中消失殆尽。为何们周围粒子比反粒子多得多?这是个极端重要问题,将会在本章后部分回到这问题上来。
在量子力学中,所有物质粒子之间力或相互作用都认为是由自旋为整数0、1或2粒子承担。物质粒子——譬如电子或夸克——发出携带力粒子,由于发射粒子所引起反弹,改变物质粒子速度。携带力粒子又和另物质粒子碰撞从而被吸收。这碰撞改变第二个粒子速度,正如同两个物质粒子之间存在过个力。
携带力粒子不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这是它个重要性质。这表明它们能被交换数目不受限制,这样就可以产生根强力。然而,如果携带力粒子具有很大质量,则在大距离上产生和交换它们就会很困难[奇+书+网]。这样,它们所携带力只能是短程。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