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末法时期,虽然如续部经典中所说具足切功德上师极为难得,但作为合格上师,至少应该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是具有无伪菩提心;其次是精通教法,能应弟子需要完整传授某解脱法门;第三是戒律清净。而判断位修行人是否具备金刚上师资格,其密乘戒清净与否就要摆在第位。
“金刚上师”并不像“堪布”、“活佛”、“仁波切”那样是种头衔或称谓,它代表其实是上师与弟子之间种关
创造便利,虽不是直接修法,却也是间接地利益众生、护持正法。并且,这种随喜功德将汇入上师功德海中,由圣者上师宏大愿力而生出切善业资粮,们也将同样获得。所以,无论为上师做什都是在积累修行资粮。福德、智慧两种资粮圆满之前,不可能完全证悟空性。即使已证悟空性,在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前,仍需精勤积累两种资粮,使修道日益增上。
每当有机会为上师法王如意宝做点事情,都会高兴不已。昨天破晓时分,在梦中,日夜思念上师来到修行山洞外,惊喜交加地奔出去。法王笑嘻嘻在洞口块藏毯上席地坐下,担心后面岩石会碰到法王头和背部,忙又跑回洞里拿块大羊毛毯想为法王做个靠垫。心里实在太高兴又太紧张,怎也没法把那毯子摆弄成靠垫,直到醒来,都处于喜悦忙乱中。
人们也常把供养分为身口意三门供养,指在行动、言语、思想上修持佛法,以此作为对上师法供养,以及在行动、言语上对上师作承事供养,以意念随喜上师功德。不论哪种形式供养都能帮助们增进信心,减少执。
五体投地顶礼,方面表示你决心放下傲慢和成见,把自己摆在最低位置,坦然接受切,不再担心摔跤和失去,另方面也能积累巨大福德资粮。
佛经中说:佛陀三十二种宝相之无见顶相,便是因恭敬顶礼具德上师而来。
拜见上师时供养和顶礼都有明确象征意义,表示们准备好放下执,这是与上师相处时应有心态,也是自不喜欢上师原因。在上师面前,没有自立足之地。
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又是怀着怎样心态面对上师?首先,在见到上师之前,已经有很深成见。上师应该仙风道骨,仪表堂堂,成熟又单纯,威严而慈祥;上师应该有求必应,在们沮丧时候给予安慰,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上师应该适时显露神通,以博弟子欢心,使他们不至于因为修行枯燥无趣而退道心……们就是带着这多“应该”去见上师。如果实际情况与预想不同,们便感到失望,甚至开始怀疑上师是否真有德行。
些人见到上师后会犹豫,不知是否需要深化与他关系。在与某位上师建立正式师徒关系之前,确需要仔细观察。上师是生生世世皈依处,也是开示取舍道理导师。如果不加观察而错认不合格人作上师,求法者将在轮回痛苦中陷得更深。
藏传佛教尤其强调观察上师。金刚上师与弟子关系旦建立就不能失毁,否则触犯密乘戒甚至破戒,后果极其惨烈。
如何辨别真正上师?《普贤上师言教》中讲得很清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