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昨儿个去梵蒂冈没看到个穿白衣服老头?”房东说。
“看到。照片到处都是。”说。
“就是他。”房东说。可这话说和没说样啊。
“那,Papa究竟是个
能想起来在罗马大部分记忆都是坐在地上。只有次失败。那是到罗马第二天,预约下午点半参观梵蒂冈博物馆,因此不得不起个大早试图在那之前把圣彼得大教堂看完。个教堂而已,整个上午总归够吧?然而事实是当早上八点多到教堂门口时,发现队伍已经被世界各地前来朝拜人排满。当穿越人群好不容易挤到米开朗琪罗《圣殇》面前时,立刻就被那样具雕塑震撼住,借由美学直感而产生宗教体验。上次这样经历是在卡帕多西亚黑暗修道院里,在那样个完全没有光照、只容人跻身进入狭小洞穴里,进去就被满壁宗教壁画震慑,那些壁画谈不上是多精美艺术作品,甚至略嫌幼稚和粗糙,它们只是在那样个艰苦时代,有信仰普通人所倾心绘制东西。身处洞穴,面对着这样些历史曾经存在证明,任谁都会产生些疑问,在人们饱受痛苦折磨时候,在那些国家动乱、民族迁徙、饥寒交迫日子,为何仍有人将力气花费在这些没有实质性意义行为上?那个时候,突然明白信仰是什:希望。
另次宗教体验时刻是在松赞林寺。从个滑稽集体苦修活动中逃离出来,和几个谈不上熟人起去松赞林寺。们很快分开活动。除两大主寺,康参和僧舍并没有什人。个人在殿内踱步,目之所及是高大壁画和佛像,周遭极其宁静。目光草草地扫过那些宗教故事,然后抬头仰望那尊巨大佛像,突然好像受到什感召,建筑原来是这个意思:通过建立种视觉空间宏大,展现人类自身渺小并唤起神性崇拜心理。因此建筑起源和宗教息息相关。
身处圣彼得大教堂,你更可以感受到这种宗教场所对于唤起宗教体验重大作用。仪式、场所、禁令、审美,切都是为制造幻觉。然而这个幻觉出发点可能就是希望。循着这样出发点,人们得以通向无数可能性终点。当按照语音导览移步换景,认真学习那些主教塑像故事和他们功勋簿时,很快开始怀疑来罗马意义。可能是站在这里所有人里最不知道自己在这里做什人——在这之后某个晚上和房东闲聊时,才知道梵蒂冈满坑满谷明信片上,那个穿着白袍戴着小白帽微笑招手家伙是谁。
“你竟然不知道Papa是谁?”房东惊讶道。住在爱彼迎上订个房子里,房东是罗马人,这座巨大房子里住好几位房客,有天晚上们坐在客厅里聊天。
“不知道。他是谁?”问。
“什!你真不知道?!”巴西房客震惊。
“不知道。所以呢?”更加迷惑。
“别问她。上回也是个中国人住这,他也不知道Papa是谁。觉得这应该是他们国家个特色。”房东说。
“所以在中国,没人知道Papa是谁?”巴西房客女朋友问。
“那他到底是谁?”有点失去耐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