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屈辱场败仗:甲午海战。号称海军舰队实力已经是世界第五大清国,竟就如此惨败给无论从国力还是国土面积都远远不及东瀛日本。败仗之后,大清国在八九五年被迫签署最为丧权辱国《马关条约》,洋务派从此蹶不振。而更值得注意到是“镇远”和“定远”两艘北洋舰队主力舰,正是徐建寅亲自到欧洲考察订造。陈海宁忽然就在这年“重出江湖”发表他或许雪藏十二年论文,恐怕并非仅仅是巧合。
旦有方向,接下来每个关键点都立即合理起来。
八九八年,对于徐建寅来说同样点不平静。如果说甲午年让徐建寅事业和理想严重受挫,那八九八年则甚至危及他生命。在这年,发生轰动全国戊戌政变,徐建寅同样参与维新党运动。幸好他加入甚晚,没有进到主要成员名单,但为遮掩自己也入伙维新,徐建寅以回籍扫墓为由,迅速逃离京城,当然也完全顾及不到山东。看《工业科学》在这年出刊时间,是在年底,也就是说徐建寅七月离京,陈海宁就立即把新篇论文投稿过去。海运手稿,个月基本也能抵达德国,再加上审稿时间,大概因为之前已经有所解,论文本身又没什问题,当年年底便发表也不是不可能。九〇〇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张之洞被调到湖北,同时也带着徐建寅到汉阳钢药厂,开始研制无烟火药。这时徐建寅当然更加无暇顾及山东机器局……
总有种只要徐建寅出现点松动,陈海宁就立即如同个没有家长看管在家里撒欢儿小孩样,马上投稿新研究成果给《工业科学》。实话说,这样做法非常不聪明,很容易让人误解,但对于个心里只有扑翼飞行器人来说,或许根本就没顾忌过这些。
不能得意忘形,所以在推理过程中,又把年代翻回到事件起始时间八七九年,重新调查下。
这年,山东机器局竣工,徐建寅被派往欧洲考察。他考察四年时间,同时订购回来“定远”号和“镇远”号两艘当时几乎是战斗力最为强悍战舰,并写下《欧游杂录》。
把《欧游杂录》仔细翻阅数遍,发现只有其中抄录李鸿章信里提到要补上两名留学生过去学习枪炮船舰制造,同时要找些年轻人到德、法工厂中实习。其余记录都是徐建寅在欧洲考察德、法军工企业工厂实录,十分明显地体现出徐建寅到欧洲目,就是要通过亲自造访考察,迅速增强大清国军事战斗力。
作为自己父亲学生,在当时来看也应该是高材生陈海宁,在徐建寅访德期间前往德国留学,他不可能不知道,不可能没有过接触。但整本《欧游杂录》里没有出现关于留学生事情,更没有陈海宁。李鸿章信里出现那两个留学生名字,作为当时中堂大人李鸿章都是清晰地写上去,仅此点已经看得出其对军工类留学生重视。而像陈海宁这样留学生,如此优秀却只字未提,这更是能体现出在当时洋务派*员心中孰轻孰重。
徐建寅和陈海宁之间关系,确实更加微妙。
重新回到陈海宁这条线上来,继续推理下去有些令人觉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