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突然从论文跳转回徐建寅,下子没有反应过来其中意味。
“徐建寅在前年死,怎死?”
“炸……”
“没错,突然间偏执地拒绝切明火火力动能。”
忽然间觉得胸中憋闷下化解却又有什新东西袭来。
“查下历史上扑翼飞行器,在那个年代失败原因基本上都是因为蒸汽机这种当时功率最高动力源还是太过笨重。好,们不再深究这个,只是你可以从此发现个转变。”
“转变?”
“是。先看八九八年论文,他提出烧煤蒸汽机是不合理,煤炭燃烧率太低,必须提高燃烧率。恐怕他刚好在山东机器局,有着得天独厚便利条件,试验很多种燃料,其中还有各种火药,但无论哪种火药都烧得太快,持续性太差,也不理想。这篇论文,与其说是机械设计类,不如说是化工类。再看看九〇〇年论文,竟提出改用酒精为燃料,太聪明,并且肯定是经过很多次试验才得出结果。如此来别说燃烧率问题基本解决,如果再根据酒精燃烧特性改造蒸汽机,还可以大大降低蒸汽机重量。同时,你看他论文结尾,也提到开始着眼于用内燃机代替蒸汽机可能性。”
知道接下来要有转折,因为九〇二年本身就是陈海宁重要转折点。
“但,你再看九〇二年这篇论文……”
。就算你这样外行,也能眼就看得出来。”
继续点头。
“而陈海宁着重点也完全变,你看这个,机翼尺寸和扑动频率也好,每个元件机械设计也好,根本都没有再多讨论。”
“数据基本上就从风筝那里延续下来就好,想必他在那时就已经设计好机翼之类所有机械结构。”
“他对自己机体设计非常有信心。”
“德语也不怎行,但这篇论文里还是能多次看到陈海宁写‘机械不
邵靖没有说完,只是把其他论文都关掉,放大这年画面。
当顺着邵靖思路重新看这篇论文时,下子发现直都没发现蹊跷,也就是邵靖所说“转变”。
“这家伙,”邵靖在面对转变时,不由自主地更换对陈海宁称谓,“竟在九〇二年论文中大篇幅地用起人力动力。虽然他在论文里写放弃蒸汽机原因是为节省出蒸汽机和燃料重量,但这完全就是次倒退。毋庸置疑!”
“为什会忽然倒退?他不像是这种脑子不清楚人。”
“为……”邵靖神秘地笑,“为徐建寅。”
“似乎是……”
“不是‘似乎’而是‘定’。因为他从这篇论文开始,直讨论就是扑翼飞行器动力源问题,而非机体设计。”
“呃……确实呀,这里出现蒸汽机。”经邵靖提醒,再看八九五年论文,似乎更看出些门道来。
“而且在论文里蒸汽机重量是恒定,”邵靖又把几篇论文并列对比给看,“也就是说,最开始那个秤砣最佳重量就是蒸汽机重量。所以,很显然八九五年这篇论文设计出来扑翼飞行器是不能成功,因为他论文中这个重量蒸汽机输出功率不够。”
喝口水,等待下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