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落座,公孙康声断喝,预先埋伏好武士拥而上,将两人按住,用绳子紧紧地绑,扔在地上坐着。袁尚冻得浑身发抖,忍不住对公孙康说:“人还没死,冷得实在受不,能不能给们拿张席子垫在地上?”
公孙康冷笑声:“你脑袋都要被割下来送到远处去,还要席子干什?”
于是下令将二袁斩首,把首级割下送给曹操,以表示归附。曹操即任公孙康为左将军,封襄平侯。
曹操平定三郡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又不战而使辽东归附,表明他在中原地区进行兼并战争已经取得最后胜利,除关陇地区外,北方已处于他直接控制之下。自董卓之乱以来,中原地区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曹操统中原,结束长期纷争混战局面,使人民重新过上较为安定生活,这对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无疑是有重大意义。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对支援后来曹操所进行统战争,也发挥重要作用。
曹操从柳城班师,回来走是南线。归途中,他诗兴大发,写下组诗《步出夏门行》。全诗共分五个部分,最前是“艳”(序曲),下面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和《龟虽寿》四章。四章或称四解,均可独立成篇。“艳”云: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经过至碣石,心惆怅东海。
“云行雨步”,意指大雨滂沱,语本《周易·乾·文言》:“云行雨施。”“九江”,原指洛阳夏门附近九江。《水经注》:“大夏门,故夏门也。门内东侧际城有魏文帝所起景阳山,山之东旧有九江。”这里泛指各处江河。“皋”,水边高地。“临观”二句,谓亲自前往观察水势地形,对于大军或进或退不同意见,时难以定夺,心中不免犹豫起来。“碣石”,指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县北十五里,秦皇岛市区西南四十五公里,现东距渤海仅约十五公里。主峰仙台顶海拔695米,登上主峰,犹如身临霄汉,举目环顾,海光山色,尽收眼底,为古今观海胜地。秦始皇于三十二年(前215),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前110)先后东巡,均曾在此登临。“东海”,古代所指不,这里即指渤海。这个序曲,概括地叙写北征乌桓途中所遭遇困境和此时登临观海心情,为下面进步展开叙写作些必要铺垫和交代。
第章《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首二句交待观海地点,次六句描写登山观海时所见到自然景物,抓住大海平静时和起风时状态、海边山岛巍巍耸峙雄姿及草木繁茂景象予以大笔勾勒,构成幅色调苍茫、气象雄伟图画,展示诗人热爱壮阔河山情怀。“日月之行”四句,通过丰富想象,极写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壮阔气势,寄寓诗人胸襟、抱负和豪情。最后两句,为入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关,以下各章都有。本篇是建安诗中通篇写景唯作品,也是国诗史上现存第首完整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