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服徭役)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这里泛指才学优秀者。东汉时,郡县曾普遍设立学校,郡、国称学,县、邑称校,学、校皆置经师,经师通称文学,或称文学掾、文学史。儒学有消极方面,但它所提倡仁义礼让等封建道德,在封建社会中对于提高人们道德水准、改善社会风气确曾发挥过有益作用,曹操提倡“修文学”,在当时是不无积极意义。汉末自董卓之乱以来,学校被毁,人才四散,要重新加以恢复并不是件轻而易举事情。曹操能够在戎马倥偬、百废待兴时候考虑到恢复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这就很不容易。特别是,这样做很难收到立竿见影实效,而且在当时战争频繁情况下,其手令也不大可能在较大区域内得到切实贯彻执行,但曹操仍然未雨绸缪,着眼长远,这表明他气概和眼光确实是与众不同。
荀彧曾劝曹操“教化征伐,并时而用”,曹操举措虽出自己手,但也可能跟接受部属建议有关。这些在当时是产生积极作用,对后世也产生有益影响。黄初四年(223)正月,魏文帝曹丕曾下诏说:“丧乱以来,兵革未戢,天下之人,互相残杀。今海内初定,敢有私复仇者皆族之。”因诽谤诬告之风屡禁不绝,又曾下诏说:“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曹睿即位后,也曾在禁绝浮华谮毁方面花过大力气。这些举措,无疑都与曹操举措有着脉相承联系。
三以法治军
在平定战乱、消除割据战争中,建立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军队是至关重要。没有支这样军队,连自身存在都将成为问题,其他切更无从谈起。为建立支这样军队,曹操耗费大量心血,其中最重要措施,就是以法治军。
曹操在其建军之初,就十分重视赏功罚过问题,每次战斗下来,都不忘记及时进行总结,对有功将士或表彰或封赏,对有过将士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惩处。建安十二年(207)二月,曹操在消灭北方最大割据势力袁绍集团并完成北征乌桓准备工作之后,还曾下令大封功臣,其令云:
吾起义兵,诛,bao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
曹操从中平六年(189)在陈郡己吾起兵讨伐董卓,到建安十二年共十九年。这十九年是曹操取得大发展、大成功十九年。曹操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候,内心充满欣快、自豪之情,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他成功并不是靠他个人力量,而是靠广大将士谋臣努力。同时还清醒地认识到,统大业还远远没有完成,还必须继续依靠广大将士谋臣努力。正是基于这认识,曹操感到自己不能独享功劳,而应与大家起分享。这次,共有二十多位功臣被封为列侯,其余人也都按功劳大小分别给予奖赏。
对功劳特别大荀彧、荀攸二人,曹操还专门进行嘉奖,下令说:“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认为忠诚正直,周密谋划,安定朝廷内外,荀彧就是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