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着,至少是在努力地追求着。他自然永远也不可能把他所描绘理想社会变成现实,但他根据自己理想所采取政治措施却不同程度地收到理想效果,有甚至是很明显效果。他能力克群雄,逐步统北部中国,使社会秩序逐步走向安定,这本身就是个有力证明。
曹操政治思想是复杂,有时甚至是互相抵触、矛盾,但它们在曹操世界观中又得到和谐、有机统。概括地说来,就是在总政治方向保持不变前提下,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对象可以采用不同方针政策,或对同方针政策某些方面有所倾斜,有所侧重。比如,曹操在《以高柔为理曹掾令》中说:“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提倡礼义和施行刑罚,看起来是矛盾,但曹操在这里把它们统起来,就是在国家安定推行教化时把礼放在首位,而平定乱世政治措施则把刑罚放在前面。不同时期各有所用,或者说各有侧重。既然有首就必有次,有先就必有后,在国家安定推行教化时把礼放在首位,意味着把刑罚放在其次地位,平定乱世时把刑罚放在前面,意味着把礼义放在后面,这样两者也就统起来,作为政治措施也就互不矛盾。实际上两者本来也是相辅相成,任何历史时期封建统治者,都是不可能绝对地只用其中手,而绝对地排斥另外手。曹操方面要施行仁政,另方面又要搞法治,其对立统关系也是如此。方面要施行仁政、推广教化,另方面又要不断地用兵,其对立统关系同样也是如此。荀彧曾称颂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大体上说明也就是这样种关系。因此,当曹操打败吕布后袁涣向他建议大力宣传道德和仁义、同时注意安抚百姓时,他深表赞同;当他进驻长安准备西征,刘廙向他建议像周文王那样“归而修德”,以实现“国富而安”时,他又表示“今欲使吾坐行西伯之德,恐非其人也”(《报刘廙》)。袁涣和刘廙提出是同样建议,曹操所表明态度却截然不同,从表面看是难以理解,但从实质上看也就不难理解。
曹操所强调用人标准,会看重德行,会又说“不仁不孝”也不要紧,这两者又是怎统起来呢?曹操回答是“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论吏士行能令》),也就是国家在太平时崇尚德行,在战乱时奖赏有功劳有才能人。这样,两者也就统起来。当然,如果既有德又有才最好,但如果不能兼备,也不能废弃不用,而应当用其所长,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有所侧重罢。这是曹操在用人问题上通达之处,实际证明这样做是完全正确。
总说来,曹操政治思想具有针对现实、从实际出发特色。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中有某些实用主义色彩,甚至有翻云覆雨、出尔反尔之处,但这主要是由曹操谲诈多变性格和个人利害关系考虑造成,作为大政方针,则曹操并不以儿戏视之,他还是从大局出发,抱严肃认真态度。
二军事思想
曹操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军旅中度过。长期战争实践使他积累极为丰富战争经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