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也是十分看重。国第部刑法是《吕刑》,是由周穆王时司寇吕侯(即甫侯)制定。据《汉书·刑法志》介绍,《吕刑》规定“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髌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也就是说,有千种罪名该判墨刑(在脸上刺字),有千种罪名该判劓刑(割鼻),有五百种罪名该判髌刑(削去膝盖骨),有三百种罪名该判宫刑(阉割生殖器),有二百种罪名该判大辟(死刑),判处五刑罪名加起来共有三千,不仅繁琐,而且严酷。这样来,难免遭到后人非议,但曹操却说:“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度关山》)对吕侯做法是十分赞赏。刑法后来屡有变更,汉文帝时,下令废除墨、劓、刖(截脚大趾)三种肉刑,改用笞刑(打背)代替,该劓者笞三百,该刖者笞五百,但却往往把人打死或打成残废,故《汉书·刑法志》说“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东汉末年,由于人民起义风起云涌,统治阶级被迫多次举行大赦,这虽然在定程度上放松对人民镇压,但确也会放纵些坏人,所以曹操在《度关山》中主张“有燔丹书,无普赦赎”,是针对现实而发。鉴于汉文帝废除肉刑改用笞刑后所产生弊病,当时些人曾主张恢复肉刑,但遭到孔融等人反对。曹操也有恢复肉刑打算,于是在建安十八年(213)专门下道《议复肉刑令》:
安得通理君子达于古今者,使平斯事乎?昔陈鸿胪以为死刑有可加于仁恩者,正谓此也。御史中丞能申其父之论乎?
陈鸿胪即陈纪,是御史中丞陈群父亲,曾任大鸿胪之职。陈纪曾经提出过恢复肉刑主张,故曹操要陈群来主持群臣讨论这个问题。文中“死刑”实际指肉刑,“仁恩”指笞刑,因汉文帝废除肉刑改用笞刑曾被称为“仁恩”;“加于”是优于、胜过意思。讨论结果,陈群、钟繇、仲长统等人迎合曹操意图,主张恢复肉刑,而王朗、王修等不少人则认为不能够恢复,理由是吴蜀尚未平定,战争还在进行,如果恢复肉刑,会使闻者生畏,把那些想来归附人吓跑。曹操对陈群、钟繇意见很欣赏,但也感到反对意见不无道理,权衡利弊结果,只得暂时将此事搁置起来。总来说,曹操对于法治倾注极大心力,他以法治政,以法治军,无论对百姓,对部下,甚至对家人,都实行严刑峻法。曹操要拯救乱世,要尽快实现社会安定,要加强军队组织性、纪律性和战斗力,这样做是完全必要,这是那些腐朽军阀所难于企及。当然,这里面也包含对劳动人民反抗进行镇压企图,对下属、特别是对下层士兵惩罚也有其残酷之处,但比起那些无章可循,任意屠戮百姓、草菅人命军阀来,又要算是有所节制。有法后就要严格执法,要“轻重随其刑”,而不能轻重随意,更不能草菅人命,这点曹操也是注意到。他在《选军中典狱令》中认为,刑法是关系众人生命,让不合适人去掌管关系三军生死大事,他很担心,而要选用精通法律人来掌管刑法,就表明这点。
不难看出,曹操对自己政治理想确是在部分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