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与督抚外吏接。
用句话来形容,张廷玉为官之道就是“万言万当,不如默”(黄庭坚《赠送张叔和》)。
再说不营私。张廷
比如,康熙六十年(1721),当时在山东有盐贩和生员以“宗教”名义聚众闹事,而当地*员为邀功,将犯人活动夸张地定性为“谋反”,做成桩株连150多人大案。于是,张廷玉以刑部左侍郎身份,代表中央巡视山东,确认案情。彼时张廷玉“穷日夜之力,捡阅卷案”,最终扛着“包庇汉人谋反”政治压力,将案件改判为“盗窃罪”而结案,并把判死刑人数压到7个,成功平息当地民怨。
对于这个结果,康熙也很满意,当年就将张廷玉从刑部侍郎平调为吏部侍郎,又因为时任吏部尚书富宁安在新疆驻兵,张廷玉就成吏部实际控制者。就任后,张廷玉开始整顿风气、打击tf。取得效果很理想,时人称张廷玉为“伏虎侍郎”。“打老虎”反腐先锋,也成张廷玉在康熙朝最终形象。
转年,康熙驾崩,雍正上位,张廷玉迎来自己人生第二阶段。
二、君臣相伴典范
在康熙驾崩后第二个月,51岁张廷玉就被雍正委派两个官职:、礼部尚书;二、《圣祖仁皇帝实录》副总裁官。也许有人会觉得礼部尚书是从品、正部级官位,显然是更重要,但其实,后者这编纂《圣祖仁皇帝实录》官职才是关键所在。
因为,康熙作为清朝政权实际巩固者与版图实际确立者,与清朝历代君主实录册相比,《圣祖仁皇帝实录》内容实在是太简洁,而且对比原始档案,《圣祖仁皇帝实录》明显有着非常多删改痕迹。目前学界几乎公认,这多半是雍正授意,为掩盖“九子夺嫡”部分真相,从而对政敌负面评价添油加醋,对自己阵营则尽量维护。
举个冷门例子:康熙废太子时,曾有篇罗列胤礽罪行口谕长文,这记录就在《圣祖仁皇帝实录》里被删改。而如果查阅当时大臣回奏满文记录,却能发现其中有条极为关键信息,那就是老二年轻时曾经,bao打过老四,以致把老四踢到昏死,直接从台阶上滚下去。存在着诸如此类黑历史前提下,雍正将讳莫如深宫廷档案交给张廷玉去修纂,足见他们君臣二人之间早已存在信任与默契。
在张廷玉出色地完成任务后,君臣关系开始持续升温。其实,这放在今天也样,下属替领导做多少件公开好事,都不如替领导做件私密坏事。
于是,在雍正朝前6年,张廷玉工作履历看起来很有意思。他几乎主管过清廷所有核心部门:雍正元年(1723),52岁张廷玉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监察全国各省和在京百官;同年,又改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兼任户部尚书,握住全国钱袋子;雍正三年(1725)升大学士;雍正六年(1728)兼任吏部尚书,这年,张廷玉57岁,说他句“门生故吏遍布朝堂”,毫不夸张。但雍正始终很放心,因为张廷玉他既不结党,也不营私。
先说不结党。除雍正口谕和奏折,张廷玉从没以私人名义给任何位*员写过哪怕封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