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章太炎23岁。这年年初,章濬去世。章濬在生前曾立过家训,其中提到:“妄自卑贱,足恭谄笑,为人类中最庸下者。吾自受业亲教师外,未尝拜谒他人门墙。”其意就是告诫后代不要成为热衷于钻营奔竞之徒。此外,他还说:“精研经训,博通史书,学有成就,乃称名士。徒工词章,尚不足数,况书画之末乎?”认为只有致力于经史之学才能称得上学有所成,而不能仅以善于写诗文顾盼自雄。最后,他提及自己曾在当时由著名学者俞樾担任山长杭州诂经精舍当“监院”。所谓“监院”,其工作主要为负责书院日常庶务,协调书院主政官、山长和生徒之间关系。在整个书院运作体系里,这职位颇为重要。某种程度上,章濬就是在提醒章太炎要去向俞樾拜师求学。
也正是在这年,章太炎入诂经精舍学习。他入学过程其实颇有番曲折。在晚年向弟子诸祖耿口述治学经历时,他提到自己“入诂经精舍,陈说者再,先生(俞樾)率未许”。后来俞樾提几个关于古代典籍名物制度问题测试章太炎,后者应答如流,俞樾感到很满意,才答应章太炎入学受教。之所以会有这样个过程,是因为诂经精舍对于学子学术积累水平要求极高,因此常从在学之廪生、增生、附生,或者具有正途出身人当中选拔。而章太炎很早就无意于科举,没有任何功名,因此在报名入学时就会遭到些质疑,这才需要俞樾来亲自面试考核,决定是否允许他成为书院生徒。
1800年,时任浙江巡抚清代汉学名家阮元在杭州设立诂经精舍。他创办书院宗旨是表彰正学,示范门径,重视经解训诂,引导士人从事与乾嘉汉学传统不背离经学研究,以此端正学风,树立典范。及至晚清,诂经精舍名扬学林,离不开俞樾主持。自从咸丰年间被从河南学政任上罢免之后,俞樾就绝意仕途,心治学。他宗尚高邮王氏父子之学,强调:“本朝经学之盛,自汉以来未之有也。余幸生诸老先生之后,与闻绪论,粗识门户,尝试以为,治经之道大要有三: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得此三者以治经,则思过半矣。”他所撰写《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著作,发扬乾嘉汉学治学之道,在训诂文字、考证典制、辨析古义等方面创获尤多,在当时学术界影响甚广,奠定其学术名家地位。特别是《古书疑义举例》,被誉为“融贯群籍,发蒙百代,足以梯梁来学,悬之日月而不刊”。
1867年,俞樾开始主诂经精舍讲席。关于诂经精舍治学主旨,他这样说道:
昔阮文达公之抚浙也,悯俗学之苟且,慨古训之失传,爰于西湖孤山之麓,创建诂经精舍,俾两浙之士,挟册负素,讽诵其中。沿流以溯源,因文以见道。而又惧流传既久,失其初意,或且以世俗之学,羼并拾驱,特奉许郑两先生栗主于精舍之堂,用示凯式。使学者知为学之要,在乎研求经义,而不在乎明心见性之空谈,月露风云之浮藻,斯精舍之旧章,文达之雅意也。
他又说:
浙素称人文渊薮,而书院之设,亦视他省为多。其以场屋应举诗文课士者,则有敷文、崇文、紫阳三书院在。至诂经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