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世界政治矛盾根源是所谓黄种人与白种人之间种族冲突,中国所处环境面临着以沙皇俄国为代表白种人侵略威胁。而为缓解这样外部压力,中国应当团结同属黄种人日本。章太炎相信中日之间理想状态应该是互为唇齿之盟,共同抵御沙俄。但这就面临个问题,既然中日之间唇亡齿寒,那如何解释日本在几年前发动侵华战争(甲午战争)?如何解释日本在战后向中国提出割地赔款要求?在章太炎看来,日本发动对华战争,并非侵略,而是所谓“自救”,即为防范沙俄威胁。他认为假如中国能够发奋自强,提升国力,那日本不但不会侵略中国,还会主动向中国示好。因此,他给当时中国对外政策开出方案是“莫若外昵日本,以御俄罗斯”。同年他又在《译书公会报》上发表文章,在羡慕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同时,认为日本崛起是在为黄种人抵御白种人保留希望。
从这些观点中可见,虽然章太炎投身政治活动动机是十分纯粹,但他此时政治见识,特别是对于中国所面临外部环境认识,其实还是比较单薄,甚至是幼稚。他当时很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所说中日之间需要基于所谓“同文同种”之谊而建立唇齿相依关系,其实很大程度上属于近代日本政、学、军三界对华政策产物。在近代日本对外政策中,曾流行所谓“保全中国论”与“中日提携论”。其主要内容就是认为日本在东亚处于理所应当领导者地位,为对抗西方列强,日本需要让中国成为自己附庸,使中国服务于日本政治与经济利益,为日本称雄亚洲创造条件。而为向中国读书人宣扬这理念,日本来华浪人、军方间谍、御用民间团体等,经常以“同文同种”“唇亡齿寒”等观念为话术,将日本战略意图进行巧妙包装,使中国官绅相信与日本联合不但有利于日本,更有利于中国。这种话术直接表现之,就是把同样作为殖民者日本与沙俄争夺中国东北控制权活动,刻画为黄种人与白种人之间对抗,让中国精英阶层只注意到沙俄威胁,却忽视日本企图。更有甚者,这些日本人大概不会告诉中国读书人,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国内盛行中国观是对中国极尽丑化与蔑视之能事,认为中国早已腐败堕落至极,日本理应成为“东亚盟主”。总之,章太炎虽然意识到当时中国必须重视对外政策制定,但他对近代东西列强殖民扩张活动及其意识形态说辞还是比较缺乏深入认识,因各种主客观条件所限,他在当时也没什机会形成种可以揭示、批判近代殖m;主义与帝国主义,进而更为全面地思考如何让中国振衰起微理论视野。
当然,这绝非章太炎人缺憾。就拿当时名震朝野康有为来说,在对世界形势认知上,他不但深受当时传教士所翻译著作与主办报刊影响,而且随着与来华传教士往来越来越密切,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后者有意引导。在甲午战争期间,李提摩太建议身为地方大员张之洞迅速与日本谋和,并主张中国应主动成为英国保护国,并让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将自己撰写《中英同盟密稿》交给李鸿章,极力宣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