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这样既能彰显国民z.府如何宽宏大量、优待老辈学者,又能把章太炎晚年学术主张纳入国民党意识形态框架内。因为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意识形态话语变得越发保守,上到蒋介石本人,下至复兴社、力行社等特务机关,都在大谈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借此对抗在青年群体中越来越有影响左翼文化。为显示如此这般意识形态有生命力,国民党需要呈现这样种局面,即自己文化政策在社会上得到广泛响应,像章太炎这样著名学者也与之遥相呼应。不过,国民党内对于国葬章太炎也不是没有异议。在文化立场上与胡适等人相近王世杰就认为,替章太炎举行国葬,实属“无意义之糜费”。其实就连蒋介石本人对于是否国葬章太炎也颇为踟蹰。邵元冲在日记里记载,章太炎去世之后,他多次向蒋介石建议为章太炎举行国葬,但蒋介石迟迟未作明确答复。陈立夫告知他,蒋介石度“对太炎国葬事,犹主从缓”。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因为章太炎曾多次批评孙中山,并对以蒋介石为首南京国民z.府嗤之以鼻。
1936年9月,钱玄同、许寿裳、朱希祖、马裕藻、沈兼士等章太炎在北平弟子发起悼念章太炎活动,议定在孔德学校大礼堂开会悼念老师。在章太炎去世之前,钱玄同就曾给他写信,建议“宜先在南北大报上登通告,属各人开列姓名、字、年岁、籍贯,何年在何处受业,现在通讯处,及现在在何处任事各端,并定表格,使之照填,集成目后,刊《章门弟子录》册。如此不但便于通讯,且可使先后受业诸人互悉某某为同门”。在钱玄同那里,此举不外乎是想借老师名声增进章门弟子在学术界影响力,并让同门之间能时常互通声气,彼此照应,新文化运动前夕章门弟子就是通过类似方式占据北大文科。不过这却让鲁迅这位坚持特立独行,不与学术界名流权贵为伍章门弟子嗤之以鼻。章太炎去世之后,听闻钱玄同等人在北平举行悼念活动,鲁迅在与好友许寿裳信中坦言:“旧日同学,多已崇贵,而为流人,音问久绝,殊不欲因此溷诸公之意耳。”表明自己不愿凑那些在学术界俨然方诸侯同门热闹,这背后也显示出他对于南京国民z.府文化与教育政策批判态度。在几年以前,鲁迅和钱玄同关系就已经很僵。在他看来,以钱玄同为代表旧日同门其实是南京国民z.府文化与教育政策共谋者,通过官与学互动,起扼杀青年学生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理想。
因此,目睹各种纪念章太炎文章与活动,当时已经身染重病鲁迅决定要撰文评价自己老师,这便是著名《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在文章开头,鲁迅写道:“前些时,上海官绅为太炎先生开追悼会,赴会者不满百人,遂在寂寞中闭幕,于是有人慨叹,以为青年们对于本国学者,竟不如对于外国高尔基热诚。”他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章太炎“先前也以g,m家现身,后来却退居于宁静学者”,日渐与追求进步青年代隔绝开来,以至于身后颇显落寞。其实,章太炎去世后,不但国民z.府给予国葬待遇,在北平弟子也举行悼念活动,各大报刊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