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仆。后来卫青还是跟着母亲,而母亲丈夫也接纳他,就像接纳妻子其他儿女样,所以卫青才会不姓郑而姓卫。
平阳侯妻子,是汉武帝姐姐阳信公主。不过史书更喜欢根据她丈夫,称她为平阳公主。
青年时代,卫青相貌英俊、身手矫健定就非常引人瞩目,在骄奢*逸、攀比成风长安城里,哪个宗室豪门,不希望自家奴仆站出来,精气神就能胜过人家头呢?所以平阳公主很愿意带他出行,于是卫青“为侯家骑”,当上名骑马侍从。
卫青命运真正转机,来自他美丽姐姐、歌女卫子夫。汉武帝到平阳公主家来做客,平阳公主早就准备下十余名“良家子女”,供皇帝挑选。但是在皇帝看来,她们都寡淡无味。直到卫子夫在歌女队伍中出现,汉武帝远远就看中她。
于是汉武帝起身更衣,卫子夫心领神会跟上去侍候,结果“轩中得幸”。《史记》对这件事记录如此细致,似乎过于八卦,但相比当时长安城中各种香艳传闻,司马迁下笔,定已经大为克制。后世学者对这个话题里诸多细节也兴味盎然,比如汉武帝幸卫子夫“轩”究竟是不是厕所,两千多年来就聚讼不已21。
之后虽然还有诸多波折,但总趋势就是卫子夫得宠,而卫青也成外戚,从此平步青云。就是说,卫青出身,本是远远低于良家子奴辈,又因为裙带关系,举实现阶层跃升,实在是小人得志。几乎从任何角度看,他都会是良家子们鄙视对象,而其行事作风,还在不断强化这种印象。
首先,从卫青和皇帝相处时诸多细节看,他都不像是个正直有尊严大臣。汉武帝掀起推崇儒学风气,“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而先秦以来儒学,恰恰不欣赏大臣在皇帝面前过于恭顺。孟子说,把顺从当作正当做法,这是小老婆作风(“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汉代最流行是“春秋公羊学”,而《公羊传》里,讲许多或真或假历史故事:位大臣不理会君主命令甚至和君主当面顶撞,而他固执己见所办成事,最终为君主赢得荣耀。
也就是说,儒家尊君,往往尊是种理想化君权,而不是具体君主个人。而卫青恰恰不是如此,他作风是“和柔自媚”,绝不可能拂逆皇帝,当然更不要指望他“面折庭争”。皇帝对他态度,也确实像是对位佞幸而不是个大臣。个最直观例证是:祖上是贵族、以亢直敢言著称臣子汲黯,汉武帝如果不穿正式礼服就会觉得不好意思见他;出身卑微,被前辈儒生讥讽为“曲学以阿世”丞相公孙弘,汉武帝闲暇时和他见面,有时不戴帽子;而卫青在身边时候,皇帝可能边上厕所边和他交流——联系到姐姐卫子夫就是在厕所里得到皇帝宠幸,这个场景简直暧昧。
“以顺为正,妾妇之道”,这顶帽子要扣到卫青头上,简直是量身定制。
其次,已经成为个权贵之后,卫青也拒绝行使权贵特权。屡立战功之后,汉武帝特别为卫青创设个新职务:大将军,他成为皇帝之下掌握最高军事权力人。但元朔六年(前123年)那次出击,尽管总体上仍然算取得成功,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